时间: 2025-05-02 22: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1:44
白云庵
—— 刘克庄
太行以北海丰南,我与梁公各有惭。
儿五十馀亲八十,可堪来宿白云庵。
在太行山以北的海丰南,我与梁公都感到惭愧。
我有五十多个儿女,亲戚也有八十个,真是难以忍受来白云庵宿住。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宣,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之美,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批判。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年代。当时,刘克庄对自身家庭的庞大和身边的社会现象感到惭愧,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家族责任的深刻认知。
《白云庵》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提到的“太行以北海丰南”不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象征着南北文化的差异与交融。诗人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与“梁公”同在的惭愧感,这种情感是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也隐含着对朋友的敬重。
“儿五十馀亲八十”一句,展现了诗人家庭的庞大,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困扰。家族的繁盛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负担,尤其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家庭成员的数量不仅没有带来安慰,反而让人感到责任重大。最后提到的“白云庵”,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平静的寄托,暗示他希望在这处清幽之地抚慰自己的心灵,逃避外界的纷扰。
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探讨了家庭、责任与自我反思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在繁华背后,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太行以北海丰南”中提到了哪两个地理位置?
诗中的“梁公”可能指代什么?
“可堪来宿白云庵”中“白云庵”象征什么?
以上是《白云庵》的详细解析和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