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8:28
一橐萧然五鬼随,
竟椽名盛与文奇。
可曾天下无麟凤,
何必山中有虎罴。
蜂虿尾犹如许毒,
蜘蛛腹得几多丝。
圣贤不校吾家法,
车及蒲骚岂足师。
携着一袋清冷的气息,五鬼随行而来。
到底是椽木名声显赫,还是文人奇才?
难道世间真的没有麟凤之类的神异之物,
何必在山中寻找虎和罴呢?
蜂和虿的尾巴虽然是有毒的,
蜘蛛的腹部又能织出多少丝线?
圣贤们不来评判我家的规矩,
车马和蒲草的歌岂能成为我的老师?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文,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1137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刘克庄通过诗歌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反省。
《四和》是刘克庄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全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冷漠和对真理的追求。开头“一橐萧然五鬼随”,引入了一个神秘而略显忧虑的气氛,随之而来的“竟椽名盛与文奇”则暗示了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作者借助“麟凤”与“虎罴”的比喻,指责那些只在乎表象的追求者,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接下来,关于“蜂虿”和“蜘蛛”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复杂和潜在的危险。最后两句,作者强调了对自我价值的坚持,拒绝外界的干扰,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在形式上也显得工整,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以及对世俗评价的淡漠,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麟凤”象征什么?
“圣贤不校吾家法”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态度?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