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02:05
凤箫吟(和彦时兄重九) 王之道 〔宋代〕
雨溟濛。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真珠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
相逢。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
银瓶三公,皆山名。
在细雨蒙蒙的日子里,每年这个时候,农夫们都在共同卜算丰收的吉凶。
登高望远是多么惬意,银瓶山高耸,南边与三公山相对。
珍珠般的露水在菊花上晶莹剔透,芙蓉花在水中映出均匀的红色。
然而,白发苍苍,衰老的面容,让我不忍再去照镜子。
相逢之际,请不要问我行藏,暂时徘徊,目送飞鸿而去。
十年漂泊于湖海,千里云山间,经历了多少次凄风残照。
蟹螯粗壮如臂,金色花瓣散落如琥珀般香浓。
请仔细阅读《离骚》,为你一饮千钟。
王之道,宋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风格清新而又含蓄。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象征着登高、赏菊、饮酒,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怀念。
《凤箫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诗中描绘了细雨蒙蒙的秋日景象,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和淡淡的忧伤。开篇以“雨溟濛”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接着转到农夫们的丰收期盼,体现了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融合了丰富的意象,如“银瓶突兀”暗示了山的高耸,“真珠露菊”则展现了秋天的清新和美丽。这种细腻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幅秋日景象中。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开始反思人生,提到“华发衰颜”,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在美丽的外表下流露出深深的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作者提到“请细读离骚”,不仅表达了对古典文学的敬重,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和多变。整首诗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呼唤着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希望的寄托。诗人借景抒情,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银瓶”指的是:
A. 一种酒器
B. 一座山
C. 一种花
“蟹螯粗似臂”这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诗中提到的古典作品是:
A. 《离骚》
B. 《红楼梦》
C. 《诗经》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王之道的《凤箫吟》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慨,而《庐山谣》则多了几分豪放与壮丽,展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