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39
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老人平旦出,自问欲何之。
不是寻医药,非干送别离。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
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
在阴雨绵绵的秋日里,泥泞的路面深达一尺。年迈的老人黎明时分出门,自问要去哪里。
他不是去寻求医药,也不是去送别朋友。
他带着一封素白的信,传递着美好的消息,前往红色的帐篷参加约定的聚会。
他想借用桃花的马匹,急忙去迎接杨柳的姬子。
他只担心张录事会因此惩罚他,怪他来得迟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四川,晚年定居洛阳。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闻名。其诗作风格多样,涵盖了讽刺、叙事、抒情等多种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描绘了一位老人经过泥泞的道路,准备赴会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友情和聚会的珍视,以及对时间的紧迫感。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与友人相约的场合,表达了对聚会的期待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雨天和泥泞的路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沉郁的氛围。开篇的“雨暗三秋日”便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阴霾和沉沉的雨水,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老人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出门,显得尤为艰难,暗示了他对即将参加的聚会的重视。
“不是寻医药,非干送别离。”这两句进一步说明老人的出行并非为了寻求帮助或送别,而是为了传递信息和参与社交,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素书和绛帐的出现,既是对聚会的期待,也反映出人际交往的温暖与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表达了对聚会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求。最后一句“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表达了对官场规矩的无奈与焦虑。这一层次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透露出对社会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老人出行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和社交的重视,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规矩的无奈,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
B) 友情
C) 医药
诗中提到的“桃花马”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伤痛
C) 旅行的疲惫
诗人对张录事的担忧主要表现在哪一句?
A) 雨暗三秋日
B) 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
C) 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及其诗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