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1:26
寂理存太素,持满无纤遗。
群生挟以动,日接忘荡怡。
林篁翠相媚,幽鸟停且飞。
微觉远风至,时有烟光霏。
读书坐晨夕,新悦古与依。
秉默涤外滓,逍遥何是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读书的心境,首先描绘出一种清新简洁的氛围,完全没有杂念。接着,诗中提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日光的变化,心中也充满了愉悦。作者描绘了林间的竹子和飞翔的鸟儿,仿佛在与他相互呼应。微微的风声带来了远方的气息,偶尔也能看到烟雾缭绕。阅读的过程让作者在古今之间感受到新鲜的乐趣,内心宁静而又悠然,意境超然,超越了世俗的是非。
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静读”文化的推崇,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姚燮的《读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读书所带来的心灵愉悦。诗的开头“寂理存太素”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纯粹,这种状态使得作者能够在书本中找到深邃的智慧。随着“群生挟以动”,诗中引入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安逸与自在。
接下来的意象如“林篁翠相媚”和“幽鸟停且飞”,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诗人在阅读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灵动。微风的到来和烟光的浮动,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两句“读书坐晨夕,新悦古与依”以及“秉默涤外滓,逍遥何是非”,则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他在古今的书籍中找到乐趣,心境宁静,超然于是非,这种境界不仅是对书籍的尊重,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阅读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林篁”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松树
B. 竹子
C. 杨树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逍遥何是__”。
判断题:姚燮的《读书》主要描绘了对城市生活的困扰。 (对/错)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虽有相似的主题,但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