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平蕃曲三首》

时间: 2025-04-23 18:52:36

诗句

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

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

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52:36

原文展示

平蕃曲三首
作者: 刘长卿

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
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
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边境戍守的情景。号角声响起,传达出边营的消息,回军准备洗去战斗的疲惫。早已在青海之外,自行修筑了汉朝的城池。远处的戍楼烟雾缭绕,草原上则一片枯黄。陇头的防线又有什么用呢?万里之外不必再防备胡人。大军已经返回,平坦的沙地上我独自把守,看着这片石头,万古长存于燕山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蕃营:指外族的营地,这里特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回军:指回师,返回的军队。
  • 洗兵:指洗去士兵的疲惫,休整军队。
  •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片区域。
  • 汉家城:汉朝所建的城池,象征着汉民族的领土。
  • 渺渺:形容烟雾细微、缥缈。
  • 戍烟:指戍守边疆时升起的烟雾,代表戍楼的生活。
  • 塞草:边塞的草原,通常在冬季时节枯黄。
  • :指外族,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汉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表现了汉民族在边防防守中的坚韧与无奈。诗中提及的青海、燕山等地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代表着汉族的领土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君彦,唐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边塞生活,风格清新、典雅。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戍守边疆的士兵及其生活,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边民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平蕃曲三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开头“吹角报蕃营”便引人入胜,号角声响起,传递着战斗的讯息,似乎激起了士兵心中的波澜。接着,诗人描绘了士兵们在边境的艰辛生活,既有对战争的厌倦,也有对家国的思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一句,展现出汉朝的边防建设,体现了汉民族的坚韧与不屈。而“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则描绘出边疆的荒凉与孤独,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后半部分的“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则进一步强化了士兵的孤独感,尽管大军已归,但他仍然独自守卫着这片土地,显得格外无助和苍凉。最后一句“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极具表现力,既反映了士兵的生活,又传达了深刻的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角报蕃营:号角声响起,传达边营的消息,暗示即将发生的战斗或军事行动。
  • 回军欲洗兵:士兵们回营后想要休整,说明战争的疲惫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强调汉朝在青海以外自建防线,表现出汉民族的防守意志。
  • 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描绘边塞的孤寂与荒凉,传达出士兵的孤独感。
  • 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质疑防线的存在,表达出对外族侵扰的无奈感。
  •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虽然大军已归,但自己仍在孤独守卫,反映出孤独与无助。
  •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最后的感慨,留存的只有一块石头,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渺渺戍烟孤”,用“戍烟”比喻士兵的孤独生活。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在描述戍守环境时使用排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在表现边防士兵生活的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孤独戍守的深沉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角声:象征着战争的来临和士兵的召唤。
  • 戍烟:代表边防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 塞草:象征边疆的荒凉和无情的自然环境。
  • 石头: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吹角报蕃营”中“蕃营”指的是哪一类地方?
    A. 汉朝的营地
    B. 外族的营地
    C. 商人的集市
    D. 农民的村庄

  2. “已经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中“自筑汉家城”体现了什么精神?
    A. 侵略精神
    B. 自我保护与防守意识
    C. 无所作为的态度
    D. 逃避战争

  3. 诗中通过“平沙独戍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助
    C. 胜利的骄傲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二首》
  • 高适《别董大》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二首》相比,刘长卿的《平蕃曲》更强调士兵的孤独与无奈,而王昌龄则更多地表现了英雄气概和壮志凌云。两者虽同为边塞诗,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长卿与其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独坐 赠学仙者 策杖寻隐士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一作卢照邻诗,一作王勣诗) 过汉故城 过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 看酿酒 田家三首(一作王勃诗) 采药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三寸黄甘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平易易知 肚里生荆棘 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淮阳绩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丁丁列列 鸟字旁的字 前身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包含耋的词语有哪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跷的词语有哪些 纳污藏疾 走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