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7:22
鹧鸪天(梦符置酒于野堂,出家姬歌自制词以侑觞,次韵)
作者: 郭应祥 〔宋代〕
我离浏川七载强。
去思那有召公棠。
方怀旧友归鸿阁,
忽枉高轩戏彩堂。
频举白,剩添香。
剧谈不觉引杯长。
官居也有城门禁,
未到三更尽不妨。
我离开浏川已经七年了,
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召公的棠树一般深刻。
正怀念着老朋友归来鸿阁,
忽然又在高台上嬉戏于彩堂。
频频举杯,香气愈发浓郁。
兴致高昂地谈笑间,不觉杯子已经举得很长。
即使身居官职,城门也有禁令,
但未到三更,尽可以畅饮无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艺术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友情、乡思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故乡多年之后,表达了对故乡和老友的怀念,以及在官场生活中的无奈与乐趣。
《鹧鸪天》不仅是对友情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即以“我离浏川七载强”引入,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七年的时光不仅让人感到漫长,也让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倍加珍惜。诗中提到的“召公棠”,用以象征深厚的乡情和对故友的怀念。
随后的描写中,作者通过“方怀旧友归鸿阁”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忽枉高轩戏彩堂”则展现了诗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洒脱与快乐。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反映了人们在追忆旧友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在欢聚中不断举杯,沉浸于美酒与友谊的享受中,尽管身处官场有诸多限制,但在这个瞬间,时间仿佛停滞,快乐与自由得以延续。诗的结尾“未到三更尽不妨”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豁达,表现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尽管身处于规则之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的方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在官场生活的压抑中,如何通过饮酒与好友的欢聚寻找生活的乐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应祥的《鹧鸪天》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念
B. 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
C. 对名利的追求
D. 对自然的赞美
“召公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思乡之情
C. 友情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剧谈不觉引杯长”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欢乐与忘我
C. 忧伤与惆怅
D. 思考与沉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