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去贤斋》

时间: 2025-05-03 23:13:42

诗句

争名朝市鱼千里,观道诗书豹一班。

末俗风波尤浩渺,古人廉陛厘跻攀。

螗螂怒臂当车辙,鹦鹉能言著鏁关。

顾我安知贤者事,松风永日下帘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3:42

原文展示

去贤斋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争名朝市鱼千里,
观道诗书豹一班。
末俗风波尤浩渺,
古人廉陛厘跻攀。
螗螂怒臂当车辙,
鹦鹉能言著鏁关。
顾我安知贤者事,
松风永日下帘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争夺和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同时又渴望追求贤者的智慧和真理。诗中提到在朝市上争夺名声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如鱼千里般的竞争;而在文化和学问的追求上,则如同豹群般互相攀比。末俗的风波让人感到迷茫,古人那种清白的品德和追求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诗中提到的螗螂和鹦鹉,分别象征着愤怒和虚妄的言辞,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懑。最后,诗人自问自己何以了解贤者之事,感受到了孤独与渺小。

注释

  • 争名:争夺名声。
  • 朝市:指朝廷的市场,象征世俗的名利场。
  • 鱼千里:形容在名利场上竞争激烈,像鱼在水中游动千里。
  • 观道:观察、研究道理。
  • 末俗:世俗的风气、风波。
  • 廉陛:廉洁的品德。
  • 厘跻攀:意指攀附权贵或名利。
  • 螗螂:指草蜢,象征愤怒的力量。
  • 鹦鹉:指会说话的鸟,象征空洞的言辞。
  • 安知:何以知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三大家”,在诗歌和书法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黄庭坚的诗歌以清新、隽永见长,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去贤斋》创作于黄庭坚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世俗名利的看法愈发淡泊,渴望追求真正的智慧和道理。诗中体现出他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贤者精神的向往。

诗歌鉴赏

《去贤斋》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透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反思和对贤者智慧的向往。诗中“争名朝市鱼千里”一句,生动描绘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为名利所驱使的情景,犹如鱼在水中为生存而拼搏。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观道诗书豹一班”则暗示了在文化追求上的攀比,表现出一种对学问的渴望与焦虑。诗人用“末俗风波尤浩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浑浊与迷茫,古人的清白和品德似乎难以企及,令人感到失落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螗螂怒臂当车辙,鹦鹉能言著鏁关”则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愤怒与无知的对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螗螂虽勇猛却无法改变车辙的方向,鹦鹉虽能言却只会重复空洞的话语,反映了世间的纷争与虚妄。

最后一句“顾我安知贤者事,松风永日下帘间”更是将诗人的思索引向深邃。诗人自问对贤者的真正理解,似乎在怀疑自己的智慧与价值,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宁静。松风与日光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对名利的厌倦,更流露出他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争名朝市鱼千里:形容在名声和利益的竞争中,人与人之间如同鱼在水中拼搏,竞争激烈。
  2. 观道诗书豹一班:比喻对学问的追求如同豹群般,表现出文化追求中的攀比和竞争。
  3. 末俗风波尤浩渺:描绘世俗风气的混乱与迷茫,令人感到无奈。
  4. 古人廉陛厘跻攀:追忆古人清白的品德,感慨难以达到。
  5. 螗螂怒臂当车辙:以螗螂的愤怒比喻无力改变现状。
  6. 鹦鹉能言著鏁关:鹦鹉的空洞言辞象征对现实的无知和无奈。
  7. 顾我安知贤者事:自问对贤者智慧的理解,表现出内心的疑惑。
  8. 松风永日下帘间:在松风与日照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千里”比喻争名之激烈,用“螗螂”和“鹦鹉”象征愤怒与空洞的言辞。
  • 对仗:如“争名朝市”与“观道诗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松风”赋予情感,体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贤者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对真理的渴望和对自身价值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竞争和利益。
  • :象征对学问的渴求与攀比。
  • 螗螂:象征愤怒与无力。
  • 鹦鹉:象征空洞的言辞和无知。
  • 松风: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环境。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黄庭坚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真理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争名朝市鱼千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平和安静的生活
    • B. 竞争激烈的名利场
    • C. 学问的追求
  2. “螗螂怒臂当车辙”中的螗螂象征了什么?

    • A. 勇敢的斗士
    • B. 无力改变现状
    • C. 聪明的智者
  3. 诗人对贤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崇拜和向往
    • B. 轻视与否定
    • C. 疑惑与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去贤斋》和苏轼《赤壁赋》,两者都涉及对名利与人生的反思,但黄庭坚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贤者智慧的渴望,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对历史的感慨与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梳理,涵盖黄庭坚及其 contemporaries。
  • 《黄庭坚诗文集》:收录黄庭坚的诗作,便于深入理解其风格与思想。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与分析,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喜雪简社友 过李陵台 雪中早朝 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长至日偕诸友游故宫 清明日杏园独坐 春日小轩独坐 人雁吟 中秋望亭驿对月代祀北还 摸鱼儿·送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治 羚羊 练师 捐华务实 月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澎湃汹涌 包含嚷的词语有哪些 克字旁的字 防地 移祸于人 悲愤填膺 戴星而出 窥攻 亠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