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3: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3:37:03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凤凰台上,凤凰翱翔,但它一去,台上便空了,江水依然流淌。
吴宫的花草埋没了幽深的小径,晋代的衣冠化作了古老的土丘。
三座山半隐在青天之外,二条河流分隔开白鹭洲。
这二条河流虽然看似分开,实际上都只是一片浮云,能遮住阳光,长安看不见让人感到忧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展现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登金陵凤凰台》创作于李白游历金陵时,诗人站在凤凰台上,俯瞰长江,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此时,李白正处于人生的高峰期,心中充满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凤凰台的壮丽景象,凤凰象征着高贵与自由,而凤去台空则暗示着一切的繁华终将消逝,留下的只是无边的江水。接着,诗人通过吴宫和晋代的提及,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过往的荣耀,突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同时,三山半落青天外的描绘,展现了金陵的自然美景,清晰的意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诗人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结全诗,表现了对长安繁华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忧虑,反映了李白内心的矛盾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反映出李白内心的矛盾与对理想的追求。
《登金陵凤凰台》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现在的西安
B. 现在的南京
C. 现在的北京
“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长安的思念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登高望远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强调自然景观的壮美与人生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