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27
莺啭才间关,蝉鸣旋萧屑。
如何两鬓毛,不作千枝雪。
黄莺在树间啼鸣,蝉声此起彼伏,
可惜如今我的两鬓白发,却不如那千树的白雪。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千枝雪”可以联想到古代诗歌中常用的雪景描写,象征着纯洁、美丽与时光流逝的哀伤。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咏物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之际,诗人可能在感叹岁月带来的变化,尤其是生理上的老去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感慨。
《惊秋》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以莺的啼鸣和蝉的鸣叫引入,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氛。莺啭和蝉鸣形成了声音的交响,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日的悠然之中。然而,随着自然的美丽,诗人却感到自己衰老的无奈,尤其“两鬓毛”的白发与“千枝雪”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深刻感触。
这首诗在情感上营造了一个复杂的氛围: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欣赏,又夹杂着对自身老去的惋惜。诗人的内心矛盾与挣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自身状态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的永恒,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与对老去的感慨,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诗词测试:
《惊秋》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千枝雪”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