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石公》

时间: 2025-05-02 12:21:18

诗句

极目陪都万幕屯,顾侯杖策气无伦。

诗宗南国风骚古,经证东荒地望尊。

多病祇今宜药裹,旧游终古恋桑根。

吾衰五十君行及,争得同归白下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1:18

原文展示:

极目陪都万幕屯,顾侯杖策气无伦。
诗宗南国风骚古,经证东荒地望尊。
多病祇今宜药裹,旧游终古恋桑根。
吾衰五十君行及,争得同归白下门。

白话文翻译:

放眼望去,陪都的万千帐幕如同云烟弥漫,
回头看那位顾侯,手持拐杖,气度非凡。
南国的诗宗风骚古老,经过历史的考证,
东荒的土地上,仰望尊贵的文化。
如今多病,只有用药来裹住身体,
对往日的游玩,终究是对桑树根的眷恋。
我已衰老五十,您也该行将至,
何时才能一起再回到白下门?

注释:

  1. 极目:放眼远望。
  2. 陪都:指陪都,古代指辅佐中央政权的城市。
  3. 顾侯:可能指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
  4. 杖策:手持拐杖,象征年老和病弱。
  5. 诗宗:指诗歌的宗派或流派。
  6. 经证:考证,验证。
  7. 东荒:东面的荒地,象征文化的缺失。
  8. 桑根:桑树的根,象征故乡或旧游的依恋。
  9. 白下门:白下是古代南京的一个地名,门是指城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跃于清中期。他的诗风兼具古朴和豪放,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答石公》是冯煦对友人(可能是石公)的一首回应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白下门”,暗示作者的故乡南京,充满了浓厚的乡愁情感。

诗歌鉴赏:

《答石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开篇以“极目陪都万幕屯”描绘出广阔的视野,展示了陪都的繁华与壮丽。然而,随着视野的扩展,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恰如“顾侯杖策气无伦”,不仅描绘了顾侯的身影,也暗含了诗人的心境——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诗宗南国风骚古”,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南国诗歌的自豪感,反映出作者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然而,随着“多病祇今宜药裹”,诗人不得不面对自身的衰老与病痛,心中难免有种无奈与惆怅。

“旧游终古恋桑根”则是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桑树象征着温暖的记忆与归属感。最后一句“吾衰五十君行及,争得同归白下门”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同回到往日的美好时光,这种对友谊的期盼与对岁月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极目陪都万幕屯:开阔的视野中,陪都的帐幕如同万重山峦,展现了繁华的景象。
  2. 顾侯杖策气无伦:回头望去,顾侯手持拐杖,气度非凡,显示出老当益壮的风范。
  3. 诗宗南国风骚古:南国的诗歌传统悠久,风骚之词流传千古,表达了对文化的尊重。
  4. 经证东荒地望尊:经过历史的考证,东荒的土地上仍寄托着文化的希望。
  5. 多病祇今宜药裹:如今年老多病,唯有药物能暂时安慰身体。
  6. 旧游终古恋桑根:对往日游玩的回忆,始终惦记着桑树根的故乡情怀。
  7. 吾衰五十君行及:我已年过五十,您也将行至此年岁。
  8. 争得同归白下门:希望能一起回到故乡的白下门,寄托着对友谊和故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极目陪都”和“顾侯杖策”,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象征:桑根象征着故乡的根深蒂固的情感。
  • 比喻:将友谊与岁月的流逝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友谊、故乡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渴望,反映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陪都:象征繁华、政治中心。
  • 桑根:象征故乡、温暖的回忆。
  • 杖策:象征老年、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顾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顾炎武
    • B. 顾恺之
    • C. 顾颉刚
    • D. 顾仲明
  2. “极目陪都”中的“极目”是什么意思?

    • A. 远足
    • B. 远眺
    • C. 近观
    • D. 俯瞰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 A. “多病祇今宜药裹”
    • B. “旧游终古恋桑根”
    • C. “吾衰五十君行及”
    • D. “经证东荒地望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冯煦的《答石公》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加突出孤独的情感,而冯煦则强调友谊与岁月的流逝。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倾向于沉重的历史思考,而冯煦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对友谊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槎河山庄亭壁 发白沙驿登鬼愁岭望夷陵怀袁密修及诸子 咏史 睡起偶作简无修兄弟 安乐窝 自朝阳洞登岩顶 酌岩泉 朝阳洞下二泉 滴水岩二首 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薪 顽颜 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豪干暴取 霸陵伤别 爪字旁的字 妇结尾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包含羲的词语有哪些 鬥字旁的字 不祧之宗 巳字旁的字 裂土分茅 倾世 爬梳剔抉 飙扬 包含己的词语有哪些 泥猪疥狗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