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56:07
百字令 题孙沧叟春申避地图,即用沧叟自题韵
作者: 高燮 〔清代〕
孙登长啸,据绿杨荫里,闲参消息。
谁令烽烟来遍地,胡马驰驱南北。
兵盗豺狼,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
最惊心处,绛云灰烬纹织。
故里卅万缥缃,同罹豪杰,我亦何堪忆。
握手沧桑余涕泪,难免猖狂如逼。
痛抚残编,聊搜长物,零落都无色。
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故乡战乱与苦难的深切感慨。诗中提到孙登在绿杨树下长啸,悠闲地关注着消息。然而,烽烟四起,胡马南北驰驱,战乱蔓延,百姓如蝼蚁般无助,土地满目疮痍,焦黑一片。最令人心痛的是那绛云和灰烬交织的景象。故乡三十万的缥缃(美好景象),同样遭受了豪杰的遭遇,我又何以能忍心去回忆?握手之间,沧桑与泪水交织,难免在这压迫之下显得猖狂。痛苦地抚摸着残破的书卷,想要寻找一点点长久的物事,却发现一切都已失色。相逢时只是一笑,却让人悔恨于当初的贪得无厌。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其作品以忧国忧民为主,常常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作者目睹社会动荡,感受到民众的苦痛与国家的衰败,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这首《百字令》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开篇以“孙登长啸”引入,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接着,诗人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使用“烽烟”、“胡马”、“豺狼”等意象,不仅表现出外敌入侵的紧迫感,也反映出百姓在战争中的无辜与痛苦。“有土皆焦黑”更是将战争的残酷推向高潮,直指人心的凋零与社会的崩溃。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通过“握手沧桑余涕泪”描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历史的痛惜,体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凉。诗尾以“相逢一笑”收尾,虽有些许轻松的口吻,但却隐含着对贪欲的懊悔与对无常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表达了时代动荡中人们的无奈与痛苦,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安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字令》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握手沧桑余涕泪”中的“沧桑”指的是什么?
“胡马驰驱南北”描述了什么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高燮的《百字令》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与百姓苦难的关怀,但高燮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历史的反思。
以上为《百字令》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