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8:01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作者: 李白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
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在东楼上高歌,朋友即将启程出发。
秋风从江面吹来,吹落了山上的月光。
主人端出美酒,熄灭烛光延续清亮的光辉。
二位崔氏兄弟前往金陵,如何能不举杯畅饮?
水手们划着归舟,云帆在轻霜中卷起。
小舟在敬亭山下,轻轻飘荡。
峡中的石头入水溅起波花,碧水在阳光下愈发明亮悠长。
思念朋友无关岁月,西边的笑声在河梁上回荡。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闻名,作品多描写豪情壮志、自然景观及人际交往。李白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创作于李白与崔氏兄弟的惜别之际。崔氏兄弟前往金陵,李白以诗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的心情。金陵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常常成为诗人聚会的地方。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与崔氏兄弟之间深厚的友谊。开篇的“放歌倚东楼”不仅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也渗透着李白对友人的热情与期待。诗中通过“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愁绪和时光的流逝。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则展现了送别宴席的温馨气氛,李白在此时以酒助兴,营造出一种放松与欢快的情境。然而,随着“二崔向金陵”的出现,情感的基调悄然转变,深厚的友情与即将分别的惆怅交织在一起。
后面的描写如“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则通过自然景象深化了主题,表现了朋友离去后的孤独与思念。最后的“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抒发出对友人的无尽眷恋和留恋。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李白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既欢快又哀伤的复杂情绪。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
诗人站在东楼上高歌,表达送别时的豪情,朋友即将启程。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秋风从江面吹来,清晰描绘送别时的气氛,月光随之落下,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主人敬酒,熄灭烛光,象征着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的延续。
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两位崔氏兄弟前往金陵,诗人感慨离别,举杯祝酒。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
水手划着归舟,云帆在轻霜中飘动,描绘了归途的情景。
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小舟在敬亭山下轻轻漂浮,展现出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描写峡谷中的石头入水溅起波花,清澈的水流在阳光下更显悠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对朋友的思念超越了时间,西边传来的笑声也令诗人感到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离别的惆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逝。诗人在欢送朋友之际,借助自然景象抒发情感,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无尽思念的情感。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放歌倚东楼”中的“东楼”意味着什么?
在诗中,水客的动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