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26
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
范仲淹
一麾轻去奉兰羞,共惜清贤岂易求。
筮易暗惊鸣鹤远,赋诗深望白驹留。
古来经纬心皆晓,闲处光阴发半秋。
长孺之才同吏隐,相宽频上海边楼。
这首诗表达了对吴安道学士即将离开的惋惜和对清贤之士的珍惜。诗人以轻松的姿态送别他,暗示他即将远行并承载着兰亭的羞涩与美好。对清明贤良的人才的惜别,难道不是很难得吗?在筮卦的时候,惊动了远处鸣叫的白鹤,而赋诗时又希望白驹能停留片刻。自古以来,诗人们对于经纬之道都很懂得,而在闲适的时光中,白天与秋天渐渐交替。长久以来,才华横溢的长孺与隐士们相互宽慰,常常在海边的楼阁中畅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彦博,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远见卓识,积极参与政治改革,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仲淹送别吴安道时,吴安道即将赴任崇州,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及对清贤之士的珍视。在当时,社会对于贤良之才的重视,使得诗人对吴的离去感到惋惜与不舍。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吴安道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贤良之士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轻去奉兰羞”便展现了诗人轻松而不失庄重的送别态度,突显出兰亭的高雅之感,并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筮易暗惊鸣鹤远”,用筮卦占卜的意象,既反映出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暗示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惊慌与期待。诗中通过“赋诗深望白驹留”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白驹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
随后,诗人提到“古来经纬心皆晓”,显示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文人的自信与自省。在“长孺之才同吏隐”中,诗人对于人才的珍惜之情愈发浓烈,体现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与寄托。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厚的层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珍惜与惜别,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的崇敬与期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兰羞”指的是:
A. 兰花的美丽
B. 兰亭的羞涩
C. 兰亭的香气
D. 兰花的清香
“白驹”在诗中象征:
A. 财富
B. 时间的流逝
C. 友谊
D. 学问
诗中的“长孺之才”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位文人
D. 一位官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与对前途的美好祝愿,其语言豪放而洒脱,与范仲淹的细腻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形成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其中的意象与情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两首诗都蕴含着对友人的深情,但表达方式与意境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