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芙蓉》

时间: 2025-05-01 13:45:19

诗句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

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5:19

原文展示:

木芙蓉 黄庚 〔宋代〕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白话文翻译:

池塘边环绕着一排芙蓉花,在茂密的绿叶中簇拥着艳丽的妆容。人们误以为园林中充满了春天的富贵气息,却不知在叶子的掩盖下隐藏着风霜的考验。

注释:

  • 芙蓉:指木芙蓉,一种观赏植物,花大而艳丽。
  • 一带:一排,一片。
  • 簇艳妆:形容花朵聚集,色彩艳丽。
  • 错认:错误地认为。
  • 园林:指人工种植的花园。
  • 春富贵:春天的繁荣富贵景象。
  • 叶底:叶子下面。
  • 风霜: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或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木芙蓉》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隐喻了人生中的表象与真实,繁华与艰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察园林中的木芙蓉时,由花的艳丽外表联想到人生的复杂多变,从而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木芙蓉为题材,通过对比芙蓉花的艳丽与叶底的风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表象与本质的深刻认识。首句描绘了芙蓉环绕池塘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次句强调了花朵的艳丽,但后两句却转折指出,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繁华,却忽略了背后的艰辛。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透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诗歌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芙蓉一带绕池塘:描绘了芙蓉花环绕池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万绿丛中簇艳妆:通过“万绿”与“簇艳妆”的对比,突出了芙蓉花的艳丽。
  3. 错认园林春富贵:指出人们错误地认为园林中充满了春天的繁荣富贵。
  4. 不知叶底有风霜:转折指出,人们没有意识到在艳丽的外表下,隐藏着艰难困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芙蓉花的艳丽与叶底的风霜进行对比,突出了表象与本质的差异。
  • 拟人:将芙蓉花赋予人的妆容,增强了形象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芙蓉花的形象,隐喻了人生的表象与本质,繁华与艰辛,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而应看到背后的真实与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繁华。
  • 池塘:象征宁静与安逸。
  • 万绿:象征生机与活力。
  • 艳妆:象征华丽与表象。
  • 风霜:象征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蓉一带绕池塘”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芙蓉花环绕池塘 B. 池塘中有芙蓉花 C. 芙蓉花在池塘中游泳 D. 池塘边没有芙蓉花 答案:A

  2. 诗中“不知叶底有风霜”暗示了什么? A. 芙蓉花很脆弱 B. 芙蓉花很坚强 C. 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繁华 D. 芙蓉花不需要保护 答案:C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木芙蓉》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都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但黄庚的诗更侧重于表象与本质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黄庚的《木芙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柯子 其一 懒懒和卿谋韵 清平乐 偶经吴品今家,吴夫妇相邀小饮而归 哭曾鹤生三首 其三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览终日记所见 读陈杨二友七律唱和诗四首 其四 秋兴八首 其五 游惠山寺次秦方伯韵 送广信山长赵然明 游侠篇 其二 谢布衣榛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省身克己 无字旁的字 手脚干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升荫 蓬头厉齿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沾惹 金沙萨 隹字旁的字 有衅可乘 包含襜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戎的成语 釒字旁的字 道头知尾 包含虱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