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鹤》

时间: 2025-07-30 07:25:48

诗句

寒然初上海云收,何处仙禽过瘐楼。

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

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25:48

原文展示:

闻鹤 寒然初上海云收,何处仙禽过瘐楼。 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 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

白话文翻译:

寒夜初上,海云渐渐散去,不知何处有仙鹤飞过瘐楼。 清冷的夜晚,月光照耀千里,碧空中传来一声秋露的警醒。 玉笙声缥缈,仿佛从缑山飘去,羽衣翩翩,如同在赤壁游玩。 回首往事,女墙上的旧事,千年的华表勾起了新的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然:寒冷的样子。
  • 仙禽:指鹤,古人认为鹤是仙鸟。
  • 瘐楼:古代的一种楼阁。
  • 警露:指秋露,暗示秋天的到来。
  • 玉笙:指笙声,笙是一种乐器。
  • 缑山:山名,传说中的仙山。
  • 羽袂:指鹤的羽毛。
  • 蹁跹:形容轻盈的舞姿。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前面作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典故解析:

  • 缑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以形容鹤的飞行如同仙人。
  • 赤壁: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场,这里用以形容鹤的舞姿如同在赤壁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往事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听到鹤鸣,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鹤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寒然初上海云收”一句,以寒冷的夜晚和散去的海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则通过月光和秋露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清冷和寂静。后两句“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以仙鹤的飞行和舞姿,象征着诗人对美好往事的追忆。最后“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和对新愁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寒然初上海云收”,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海云的散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何处仙禽过瘐楼”,引入了鹤的意象,暗示了诗人的思绪。
  • 第三句“清夜照人千里月”,通过月光照耀千里的景象,增强了秋夜的清冷感。
  • 第四句“碧天警露一声秋”,以秋露的警醒声,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到来。
  • 第五句“玉笙缥缈缑山去”,以玉笙声和缑山的意象,形容鹤的飞行如同仙人。
  • 第六句“羽袂蹁跹赤壁游”,以羽衣和赤壁的意象,形容鹤的舞姿如同在赤壁游玩。
  • 第七句“回首女墙旧时事”,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
  • 第八句“千年华表动新愁”,以华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新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笙缥缈缑山去”中的“玉笙”比喻鹤的鸣声,“缑山”比喻鹤的飞行。
  • 拟人:如“碧天警露一声秋”中的“警露”拟人化,形容秋露的警醒。
  • 对仗:如“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中的“清夜”与“碧天”,“照人”与“警露”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秋夜鹤鸣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新愁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长寿和仙境,这里用来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月光:象征清冷和寂静,这里用来增强秋夜的氛围。
  • 秋露:象征秋天的到来,这里用来强调时光的流逝。
  • 玉笙:象征美好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鹤的鸣声。
  • 缑山:象征仙境,这里用来形容鹤的飞行。
  • 赤壁:象征历史和往事,这里用来形容鹤的舞姿。
  • 华表:象征历史和时光,这里用来表达对新愁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仙禽”指的是什么? A. 鹤 B. 鹰 C. 孔雀 D. 凤凰

  2. “玉笙缥缈缑山去”中的“缑山”是什么意思? A. 山名 B. 仙境 C. 古代地名 D. 乐器名

  3. 诗中“碧天警露一声秋”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寒冷

  4. “回首女墙旧时事”中的“女墙”是什么? A. 城墙 B. 宫墙 C. 矮墙 D. 石墙

答案:

  1.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往事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庚的《闻鹤》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黄庚的诗更注重意象的运用,而杜甫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黄庚的《闻鹤》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往事的思考,但黄庚的诗更注重意象的象征意义,而王之涣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庚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春尽 投徐运使 次韵李子永见贻 书怀 次韵签判丈喜雪二首 元日寄成父四首 其一 朱村道中 夜作绝句三首 与潘文叔游稀岳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彬彬有礼 歹字旁的字 遐区 戳脊梁骨 香字旁的字 显患 战略战术 老婆当军 浊操 弱水之隔 屮字旁的字 寡妇鳏男 人琴两亡 包含嘈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天的成语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