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杨文甫监茶名山新建学桥二首》

时间: 2025-08-09 12:07:31

诗句

高栋浮空插万甍,来游谁是鲁诸生。

规模要识鸣弦意,土苴犹水击柱争。

驯垅雉骄佳气象,集林鸮恶好音声。

白头老令能知此,莞尔相撩意未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2:07:31

原文展示

高栋浮空插万甍,来游谁是鲁诸生。
规模要识鸣弦意,土苴犹水击柱争。
驯垅雉骄佳气象,集林鸮恶好音声。
白头老令能知此,莞尔相撩意未平。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屋顶如同插入万千建筑的空中,来游览这里的又是谁呢?是鲁国的学子吗?
这个地方的规模,要懂得那鸣弦的意境,土地的肥沃依然像水击打着柱子般激烈。
驯养的垅地上,雉鸡骄傲地展示着良好的气象,树林中,鸮鸟却厌恶那优美的音声。
白发苍苍的老人应该能够明白这些,微微一笑,心中的意趣依然未曾平息。

注释

  • 高栋:高耸的建筑物。
  • 万甍:形容建筑物众多。
  • 鲁诸生:指鲁国的学生,鲁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
  • 鸣弦意:指音乐的意境,可能与琴瑟相关。
  • 土苴:土壤的肥沃。
  • 水击柱争:形象地描绘水流击打柱子的声音,形容激烈。
  • 驯垅:驯化的土地。
  • 雉骄:雉鸡骄傲的样子。
  • 佳气象:好的自然景象。
  • 鸮恶:鸮鸟厌恶的样子。
  • 莞尔:微微一笑。

典故解析

  • 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孔子及其弟子就出生于此地,常被用来象征学术和文化。
  • 鸣弦:常用来比喻音乐或艺术的高雅,尤其是在文人圈中十分流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富于情感,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流谦在名山新建学桥游览时,通过描绘景色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建筑、自然景象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了他对学术和美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高栋浮空的景象引入,象征着文化的高度与广度。接着,诗人提到鲁国的学生,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音乐意境的追求,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土壤的肥沃与水流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暗示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驯化的土地与雉鸡的骄傲,则象征着对自然的掌控与尊重。而鸮鸟的厌恶则反映了某种对美好事物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白头老人能够理解这一切,莞尔一笑,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更是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栋浮空插万甍:高楼大厦如同浮在空中,形成一片壮丽的城市景观。
    • 来游谁是鲁诸生:有谁会来到这里游玩?是否是鲁国的学子在此求学?
    • 规模要识鸣弦意:这个地方的规模,需理解其中的音乐意境。
    • 土苴犹水击柱争:土地肥沃,显得生机勃勃,仿佛水流不断地击打着柱子。
    • 驯垅雉骄佳气象:驯化的土地上,雉鸡骄傲地展示出美好的景象。
    • 集林鸮恶好音声:在树林中,鸮鸟却对优美的音声产生厌恶。
    • 白头老令能知此:白发苍苍的老人,能懂得这些道理。
    • 莞尔相撩意未平:微微一笑,心中的意趣依然未曾平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建筑物比作高耸的栋梁,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鸮鸟的厌恶。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诗中的反思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 高栋:象征着文化的高度与文明的繁荣。
  • 鸣弦:代表艺术的魅力与深邃的意境。
  • 土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其厌恶的音声则隐含对浮华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诸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学生?

    • A. 齐国
    • B. 鲁国
    • C. 晋国
  2. 诗中“土苴犹水击柱争”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水流与土壤的争斗
    • B. 土地的肥沃与生机
    • C. 建筑物的倒塌
  3. 最后一句“莞尔相撩意未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满足
    • C. 反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流谦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人文情怀的探索。陶渊明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隐逸与归隐的理想,而李流谦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李流谦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不出 松下 晓出田间 促织 泊宝应 三月十五日雨坐 广信至玉山舟中 其二 广信至玉山舟中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思度 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宴饫 龠字旁的字 荆魏 高堂大厦 鬲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抑阏 循私废公 糹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目瞪神呆 肩頳 怒火冲天 迫在眉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