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促织》

时间: 2025-07-26 19:04:46

诗句

风露渐凄紧,家家促织声。

墙根童夜伏,草际火低明。

入手驯难得,当场怒不平。

秋高见余勇,一忆度辽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04:46

原文展示:

风露渐凄紧,家家促织声。
墙根童夜伏,草际火低明。
入手驯难得,当场怒不平。
秋高见余勇,一忆度辽兵。

白话文翻译:

秋风和露水渐渐变得寒冷,家家户户都能听到促织的鸣叫。
墙根下,孩子们在夜晚静静地捕捉促织,草地边的火光微弱而明亮。
一旦抓到促织,驯养却极为困难,现场的怒气让人心中不平。
在这个高远的秋天,回想起曾经对抗辽兵的勇气,心中不禁感慨。

注释:

  • 促织:即蟋蟀,古时常用于斗虫。
  • 墙根:墙壁底部,常用作捉虫的地方。
  • :指小孩。
  • :隐藏,潜伏。
  • 草际:草丛的边缘。
  • 火低明:形容火光微弱却清晰可见。
  • 入手驯难得:抓到后驯养非常难。
  • 余勇:余下的勇气。
  • 辽兵:指辽国的士兵,历史上与北宋的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深秋之际,正值秋意渐浓,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感知与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战斗精神的追忆。

诗歌鉴赏:

《促织》是一首通过描绘秋夜景象,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开篇以“风露渐凄紧”引入,描绘了秋天的寒意袭来,给人以凄凉之感。接着通过“家家促织声”展现了生活的平常与宁静,然而在这种宁静之下,潜藏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忧虑。

诗中“墙根童夜伏”描写了儿童在夜晚捕捉促织的场景,体现了童年的纯真与乐趣。然而“入手驯难得”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抓到促织后却很难驯养,也象征着生活中的追求与挫折。最后一句“一忆度辽兵”,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强调了勇气与斗志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过去战斗精神的追忆与赞美。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性深层的反思,展现了王醇深厚的诗歌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露渐凄紧:描绘秋天日渐寒冷的气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家家促织声:每家每户都能听到促织的鸣叫,暗示着普遍的生活状态。
    • 墙根童夜伏:孩子们在墙根处夜间静候捉虫,展现了童趣与纯真。
    • 草际火低明:草丛边的火光微弱,增加了夜晚的静谧感。
    • 入手驯难得:抓到促织后却难以驯养,反映了生活中的困境。
    • 当场怒不平:捕虫过程中遭遇挫折,表现出不满与无奈。
    • 秋高见余勇:在清冷的秋天,回想起昔日的勇气,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一忆度辽兵:联想到与辽兵的交战,彰显出勇气与斗志。
  • 修辞手法

    • 拟人:促织的鸣叫如同人类的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墙根童夜伏,草际火低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捕虫的情景,深入探讨了生活的艰辛与勇气,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追求希望与勇气的精神。

意象分析:

  • 促织:象征着生活的追求与困境。
  • 墙根:代表着童年与无忧的时光。
  • 火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辽兵:代表着历史的记忆与勇气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促织”是什么动物?

    • A. 蟋蟀
    • B. 青蛙
    • C. 蚂蚁
  2. “墙根童夜伏”中的“童”指的是?

    • A. 大人
    • B. 孩子
    • C. 老人
  3. 诗中提到的“辽兵”代表了什么?

    • A. 战争的回忆
    • B. 友好的邻国
    • C. 自然的景象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醇的《促织》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王醇更注重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上,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醇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创作》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宫漏出花迟诗 公余对竹 公退言怀 阁下暮春 橄榄 甘棠即事简孙何 甘菊冷淘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 赋得腊雪连春雪 赴长洲县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游侠骑士 徐妃半面 愚昧落后 屮字旁的字 武艺超群 户字头的字 六朝金粉 曰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白脸 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角髻 自动跟踪水雷 鸠形 一反一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