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6:56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
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
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
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
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
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且闻童子是苍蝇,谁谓庄生异蝴蝶。
学仙去来辞故人,长安道路多风尘。
昨夜我梦见一个遥远的地方,突然看到一个人在山的阳光下。
他高戴冠帽,身佩长剑,立于石堂,鬓眉如风,眼神清亮。
他用胡麻做饭,用琼浆酿酒,素书一本摆在柏木床上。
他让我吃下还丹,拍打我的背,令我在世间延年益寿。
然后他给我写下数字,让我好好保留,小孩回去后要读它。
醒来后我才知道这不过是虚无的事,山中雪覆盖,云笼天地。
东岭传来三四声猿啼,卷起帘子一看,心中不禁碎裂。
蓬莱的梯子无法攀登,回头望向大海,泪水盈满眼睫。
我听说童子像苍蝇,谁说庄生转世为蝴蝶。
学道仙去,要和故人告别,长安的路途充满风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端(约公元787年-约公元850年),字廷秀,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古风和律诗著称,风格独特,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向往,结合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开篇提到的“亡何乡”引发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诗中描绘的高人形象,身佩长剑,意象鲜明,带有神秘色彩,似乎是一位仙人,代表着追求长生的理想。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通过与高人的交流,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然而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让人感到无奈与悲伤。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觉来知是虚无事”揭示了梦的虚幻,使得前面的美好幻想瞬间破灭,现实的冷酷感油然而生。接着,东岭的猿啼声与卷帘一望的心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最后,诗人对蓬莱的向往与无可奈何的叹息,流露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梦境中的美好与理想,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在追求精神自由与面对世俗现实之间的矛盾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追求长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但最终梦境的破灭和对现实的感慨,让诗人陷入对人生无常的沉思,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人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理想与追求
C. 现实生活
D. 财富
“觉来知是虚无事”中的“虚无”指的是什么?
A. 梦境的美好
B. 追求的理想
C. 梦的幻灭与现实的残酷
D. 对故人的怀念
“长安道路多风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