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3:46
佛子身归乐国遥,
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
但向平沙看海潮。
佛子归去乐土远,
至人共聚碧天间。
劫灰已沉仍生妄,
只需向平沙观海潮。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与苏轼齐名。黄庭坚的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擅长山水诗及咏怀诗,诗作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后,诗人逐渐趋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黄庭坚的《杂诗四首》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与宗教哲理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佛子身归乐国遥”,表达了追求理想境界的渴望,乐国不仅是佛教的极乐世界,也是理想的人生状态。接着“至人神会碧天寥”,则是描绘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的至人,能够与天地神灵相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
“劫灰沈尽还生妄”一句,传达了对世间苦难的深刻思考。劫难的灰烬象征着过去的痛苦,而“生妄”则暗示人们在苦难之后仍然难以摆脱的妄念与执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烦恼。最后一句“但向平沙看海潮”,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浩瀚的大海和潮起潮落,诗人选择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豁达。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的诗歌艺术魅力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着眼于人生的哲理,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生命无常的深思,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佛子身归乐国遥”中的“乐国”指的是哪里?
A. 现实世界
B. 佛教的极乐世界
C. 人间乐土
D. 古代王国
诗中“劫灰沈尽还生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人生的快乐
B. 内心的烦恼依旧存在
C. 完全的解脱
D. 追求财富
“但向平沙看海潮”中,平沙象征着什么?
A. 平静的心态
B. 生活的繁华
C. 人生的艰辛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表达与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