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9:58
原文展示:
清溪漱碧崖,衮衮寒声落。 子川爱溪声,架桥横绝壑。 山风撼松月,倚槛听喷薄。 遂号曰鸣珰,古人无此作。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溪水冲刷着碧绿的崖壁,连续不断的寒声从高处落下。 子川喜爱溪水的声音,于是架起一座桥横跨深谷。 山风摇动松树和月光,我靠着栏杆聆听那喷涌的声音。 因此将这座桥命名为“鸣珰”,古人未曾有过这样的创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听到溪水声,架桥横跨深谷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的“鸣珰”桥可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欣赏溪水声而特意命名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溪水的声音和景致。首两句通过对溪水冲刷崖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凉和连续不断的感觉。中间两句写子川架桥,横跨深谷,展现了对自然声音的喜爱和创造性的行为。最后两句通过对山风、松月和喷薄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以“鸣珰”桥的名字,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声音的独特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声音和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架桥和命名“鸣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性的行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鸣珰”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座桥 C. 一种玉珮 D. 一种声音
诗中提到的“子川”最可能是谁? A. 作者自己 B. 一位友人 C. 一位古人 D. 一位隐士
诗中“山风撼松月”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