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守居园池杂题·野人庐》

时间: 2025-05-02 04:07:31

诗句

萧条野人庐,篱巷杂蓬苇。

每一过衡门,归心为之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31

原文展示:

守居园池杂题·野人庐 文同 〔宋代〕 萧条野人庐,篱巷杂蓬苇。每一过衡门,归心为之起。

白话文翻译:

在这简陋的乡间小屋,篱笆和巷道都杂乱地长满了蓬草和芦苇。每次经过那简朴的门,回家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
  • 野人庐:指乡间简陋的房屋。
  • 篱巷:用篱笆围起来的小巷。
  • 蓬苇:蓬草和芦苇,常用来形容荒凉的景象。
  • 衡门:简朴的门,这里指家门口。
  • 归心:回家的念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乡间小屋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其守居园池时所作,通过对野人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乡间小屋的景象,通过“萧条”、“篱巷”、“蓬苇”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荒凉而朴素的氛围。诗中的“每一过衡门,归心为之起”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深切思念,每一次经过家门,回家的念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亲切感,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条野人庐”:首句以“萧条”形容野人庐的冷落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篱巷杂蓬苇”:次句进一步描绘了篱笆和巷道杂乱地长满了蓬草和芦苇,加深了荒凉的印象。
  • “每一过衡门”:第三句通过“每一过”强调了每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感反应。
  • “归心为之起”:末句表达了每次经过家门时,回家的念头就油然而生,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萧条”和“杂”:使用了形容词和副词来增强景象的荒凉感。
  • “每一过”和“为之起”:使用了反复和因果关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归心的强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对野人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营造出一种朴素而荒凉的氛围。
  • “篱巷”和“蓬苇”:描绘了乡间小屋的景象,增强了荒凉和朴素的感觉。
  • “衡门”:象征着家,是情感的寄托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条”形容的是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冷落的景象 C. 热闹的景象 D. 美丽的景象 答案:B

  2. “篱巷杂蓬苇”中的“杂”是什么意思? A. 整齐 B. 杂乱 C. 干净 D. 有序 答案:B

  3. 诗中的“衡门”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门 B. 简朴的门 C. 高大的门 D. 古老的门 答案:B

  4. 诗中的“归心为之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远方的向往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旅行的渴望 D. 对工作的热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守居园池杂题·野人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文同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家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和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文同诗集》

相关查询

又和喜雨四首 鹤会三首 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海口三首 纪游十首 其十 洞仙歌·上林全树 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落花怨十首 挽礼侍中舍朔斋刘公三首 杂咏六言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折八扣 包含鹬的成语 雄心 单开头的成语 丢盔抛甲 生申 强嘴拗舌 都台 子字旁的字 霸气 小字头的字 韋字旁的字 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臂鼠肝 走之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协附 枘凿冰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