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致明听琴》

时间: 2025-05-02 20:37:12

诗句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12

原文展示: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白话文翻译:

这位病重的老翁不再发怒,静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那把枯竭的古琴上。
如果没有这把枯琴作为寄托,又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
身体的痛苦难道真的能忘却吗?真正的道理又在于当下的宁静。
在那老樟树下,琴音悠扬,仿佛在轻轻摇曳着。

注释:

  • 咄咄:指发怒或责备的声音,形容老翁不再发怒。
  • 琅然: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倘无:如果没有。
  • 孰表:谁来表达。
  • 形忘岂知病:身体的苦痛是否真的能被忘却。
  • 道在宁复今:真正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和安宁。
  • 龙蟠老樟:指一棵古老的樟树,给人以稳重、悠久之感。
  • 觱发:古琴的琴弦,琴音的象声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字子翚,号季和,晚号“老樵”,以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并且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子翚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疾病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诗人感受到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音乐的依恋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病翁与古琴的关系,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病重的老翁,他不再发怒,反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寄托在枯琴之上。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老翁的沉静与淡泊,也暗示了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载体。古琴在诗中不仅是乐器,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的设问,强调了古琴在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这把琴,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这句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依赖与对理解的渴望。

“形忘岂知病”,则是对身体病痛的深刻反思,似乎在问,身体的痛苦能否被真正遗忘?诗人在此处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透露出一种哲学的智慧:真正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而非对过往的执念。

最后一句“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古琴的音色在老樟树下悠扬荡漾,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那种短暂而美好的时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音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堪称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翁不咄咄:描写了老翁病重,但不再发怒,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2. 琅然寄枯琴:古琴的声音清澈悦耳,成为了老翁情感的寄托。
  3.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没有古琴,谁能理解我的心情?
  4. 形忘岂知病:身体的痛苦是否真的能被忘记。
  5. 道在宁复今:真实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
  6. 龙蟠老樟下: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稳重的环境。
  7. 觱发摇长音:琴音悠扬,传达出一种深远的韵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琴比作情感的寄托,暗示内心深处的感受。
  • 拟人:琴音似乎在表达情感,赋予音乐以生命。
  • 对仗:如“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创造出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音乐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音乐,诗人找到了一种寄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病翁:象征着衰老与疾病,反映了人类生命的脆弱。
  2. 枯琴:代表着艺术的力量与情感的寄托。
  3. 老樟:象征着稳重和悠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
  4. 长音:音乐的延续,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翁不咄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发怒
    • B. 宁静
    • C. 忧伤
  2. “琅然寄枯琴”中的“琅然”指的是什么?

    • A. 清脆的琴声
    • B. 哀伤的曲调
    • C. 淡淡的叹息
  3. 诗中提到的“龙蟠老樟下”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稳重与安静的环境
    • C. 抗争与不屈

答案:

  1. B. 宁静
  2. A. 清脆的琴声
  3. B. 稳重与安静的环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琴歌》- 李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次韵致明听琴》: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次韵致明听琴》则强调音乐作为情感寄托的力量,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介绍宋代诗人的诗作背景与风格。
  • 《古琴艺术与文学》- 探讨古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 《刘子翚年谱》- 对刘子翚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陪张平甫游禹庙 朴公棹牵牛其奇余亦作 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三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萧山 观灯口号 灯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吟兴 马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摇锣打鼓 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誾誾衎衎 掇乖弄俏 街谈巷议 肃杀之气 包含旁的词语有哪些 牛黄狗宝 黍字旁的字 五一劳动节 号慕 户字头的字 概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