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45
次韵吴教授题子应山斋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芒鞋竹杖日随身,
所向逍遥乐任真。
强健挂冠非矫俗,
荣华得路转迷人。
爱山兀兀常心醉,
与世悠悠只貌亲。
最晚论交欣得子,
一樽犹足慰漂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诗人以“芒鞋竹杖”作为自己生活的象征,描绘出一种自在无拘的状态,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与真实的自我。诗人强调,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洁的品格,才不是追求世俗名利的表现;而在获得荣华富贵的道路上,往往会迷失自我。诗人对大山的喜爱让他心醉神迷,对世俗的关系则保持一种表面的亲近。最后,诗人以“论交得子”来表达朋友之间的真情,尽管世事沧桑,一杯酒仍能安慰漂泊的心灵。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应山,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悠远著称。他生于士大夫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崇尚自然与真诚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吴教授交游时,吴教授的题字激发了他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思考与感悟。在当时,士人纷纷追求名利,刘子翚则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开篇以“芒鞋竹杖”描绘了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状态中随心所欲,享受生活的乐趣。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世俗的批判逐渐展开,他认为身体的强健与高洁的品格才是抵御世俗诱惑的真正力量。
诗中“爱山兀兀常心醉”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山的高耸使他感到心灵的陶醉,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而“与世悠悠只貌亲”则显示出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虽然他与世人为表面上的亲近,但实则保持一种清醒的距离。
最后两句“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尽管人生漂泊,但有心友相伴,一杯酒足以抚慰心灵的孤寂。整首诗在清新脱俗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坚定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批判,传达了诗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超脱与自在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名利的态度?
A. 芒鞋竹杖日随身
B. 强健挂冠非矫俗
C. 最晚论交欣得子
D. 爱山兀兀常心醉
填空题:诗中“与世悠悠只貌亲”意在表达诗人与世俗的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荣华富贵是人生的目标。(对/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