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7:07
九重赤涂高如天,四海黔首纷於蝝。
众屧望天若无路,区区有意常能宣。
乃知听卑四聪达,万里呻笑如邮传。
朝阳门外登闻鼓,鼓下章飞如急雨。
一声直堕勾陈中,谁言天门严九虎。
江南小吏无技能,鼓间餬口何云补。
仆饥马瘦晓徐行,官曹下马初无营。
解衣小睡须臾散,鼓亦十日无一声。
疑非官家设鼓意,细头号乃复知人情。
文昌相公眼如月,坐见万里分毫发。
苍生痛癢吾一身,与汝一家无楚越。
有求径投家丈人,鼓面蛛尘寄萧兀。
亦何道业冠皋夔,民得由之初不知。
平生胸中医国法,尽变黄馘为秀眉。
力进唐虞作元氯,酲醲病酒何劳治。
端知听讼破癥尔,洞见五藏聊决之。
造化升平唯一笔,弼成尧舜垂衣日。
墨客诗人慕响来,朱草嘉禾时一出。
登闻终日何所闻,但听清风颂声溢。
江南小吏未归山,乞与居山相似閒。
半饥终未免索米,饱饭亦复胜抱关。
鼓衡有声吏窃食,愧此无用毛发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7:07
登闻鼓诗
作者:毛滂 〔宋代〕
九重赤涂高如天,
四海黔首纷于蝝。
众屧望天若无路,
区区有意常能宣。
乃知听卑四聪达,
万里呻笑如邮传。
朝阳门外登闻鼓,
鼓下章飞如急雨。
一声直堕勾陈中,
谁言天门严九虎。
江南小吏无技能,
鼓间餬口何云补。
仆饥马瘦晓徐行,
官曹下马初无营。
解衣小睡须臾散,
鼓亦十日无一声。
疑非官家设鼓意,
细头号乃复知人情。
文昌相公眼如月,
坐见万里分毫发。
苍生痛癢吾一身,
与汝一家无楚越。
有求径投家丈人,
鼓面蛛尘寄萧兀。
亦何道业冠皋夔,
民得由之初不知。
平生胸中医国法,
尽变黄馘为秀眉。
力进唐虞作元氯,
酲醲病酒何劳治。
端知听讼破癥尔,
洞见五藏聊决之。
造化升平唯一笔,
弼成尧舜垂衣日。
墨客诗人慕响来,
朱草嘉禾时一出。
登闻终日何所闻,
但听清风颂声溢。
江南小吏未归山,
乞与居山相似闲。
半饥终未免索米,
饱饭亦复胜抱关。
鼓衡有声吏窃食,
愧此无用毛发斑。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门外鼓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提到,官员们无能,百姓生活艰辛,作者在鼓声下感受到苍生的痛苦与无奈。鼓声在他耳边回响,却似乎没有传达出希望与振奋,反而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压抑。诗中通过描写各种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反思和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毛滂(约1050-1080),字子华,号泰和,宋代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以抒怀、咏物为主,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登闻鼓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诗人通过描述鼓声与社会现象,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以及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关怀。
《登闻鼓诗》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朝阳门外的鼓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压抑与百姓的苦楚。诗中“九重赤涂高如天”开篇便设定了高耸的帝王宫殿与广袤的天际,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着上层社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巨大鸿沟。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百姓的无奈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众屧望天若无路”,形象地传达出人们在艰难生活中对未来的迷茫与绝望。鼓声的存在本应是传递信息与希望的,但在这里却变成了无奈的象征。“鼓亦十日无一声”,表达了诗人对官府无能的失望,暗示着政治的冷漠与对民生的忽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强烈的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民生的关切。诗人不止一次提到“苍生”,显示了他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关怀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表现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反思与批判。诗人通过鼓声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无声与无力的控诉。
《登闻鼓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九重赤涂”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宫殿
B. 贫苦的百姓
C. 广阔的天空
D. 远道而来的声音
诗中“苍生痛癢吾一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个人荣华的追求
B. 对百姓困苦的关心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历史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