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狼山捷》

时间: 2025-05-02 20:28:15

诗句

北风吹卷洞庭波,飞舸还经孟渎河。

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

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

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8:15

原文展示:

闻狼山捷 李东阳 〔明代〕

北风吹卷洞庭波,飞舸还经孟渎河。 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 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 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

白话文翻译:

北风猛烈地吹动着洞庭湖的波浪,快速的小船经过孟渎河。 今天胜利的军队才有了计划,一直以来残余的敌人本来就不多。 深夜里驿站的使者传来捷报,两岸的欢呼声融入了船夫的歌声。 听说西南地区还在继续战斗,何时能有甘霖洗净战争的痕迹。

注释:

  • 北风:指北方的寒风,这里用来形容风势的猛烈。
  •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飞舸:快速的小船。
  • 孟渎河: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胜兵:胜利的军队。
  • 遗孽:残余的敌人或叛乱分子。
  • 中宵:深夜。
  • 驿使:古代传递官方文书的使者。
  • 捷:胜利的消息。
  • 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 甘雨:及时雨,这里比喻和平的到来。
  • 天戈:指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明代文学有较大影响。此诗创作于明代,具体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一次军事胜利后,诗人听到捷报,感慨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期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听到关于狼山(具体位置不详)的军事胜利消息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风吹动洞庭湖波涛的壮阔景象,以及快速小船经过孟渎河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氛围。诗中“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一句,既表达了胜利的必然性,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弱小。而“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则生动地描绘了捷报传来时人们的欢庆场面。最后两句“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则流露出对和平的深切期盼,希望战争的痕迹能被甘霖洗净,象征着和平的到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风吹卷洞庭波:北风猛烈地吹动着洞庭湖的波浪,形容风势的猛烈和湖面的动荡。
  2. 飞舸还经孟渎河:快速的小船经过孟渎河,形容船只的迅速和河道的繁忙。
  3. 今日胜兵方有算:今天胜利的军队才有了计划,暗示胜利的必然性和军队的有序。
  4. 向来遗孽本无多:一直以来残余的敌人本来就不多,暗示敌人的弱小和战争的接近尾声。
  5. 中宵驿使传书捷:深夜里驿站的使者传来捷报,形容捷报的及时和传递的迅速。
  6. 两岸欢声入棹歌:两岸的欢呼声融入了船夫的歌声,形容人们的喜悦和庆祝的氛围。
  7. 闻说西南犹转战:听说西南地区还在继续战斗,表达对其他战场的关注和担忧。
  8. 几时甘雨洗天戈:何时能有甘霖洗净战争的痕迹,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战争结束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甘雨洗天戈”中的“甘雨”比喻和平的到来,洗净战争的痕迹。
  • 拟人:如“北风吹卷洞庭波”中的“吹卷”赋予北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庆祝军事胜利和期盼和平的到来。诗人通过描绘战争胜利后的喜悦氛围和对和平的深切期盼,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着寒冷和猛烈,这里用来形容风势的猛烈。
  • 洞庭波:象征着动荡和壮阔,这里用来形容湖面的动荡。
  • 飞舸:象征着迅速和繁忙,这里用来形容船只的迅速。
  • 孟渎河:象征着河道和交通,这里用来形容河道的繁忙。
  • 胜兵:象征着胜利和有序,这里用来形容军队的胜利。
  • 遗孽:象征着残余和弱小,这里用来形容敌人的弱小。
  • 驿使:象征着传递和迅速,这里用来形容捷报的传递。
  • 欢声:象征着喜悦和庆祝,这里用来形容人们的喜悦。
  • 棹歌:象征着歌声和和谐,这里用来形容庆祝的氛围。
  • 甘雨:象征着和平和及时,这里用来比喻和平的到来。
  • 天戈:象征着战争和痕迹,这里用来形容战争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风吹卷洞庭波”中的“洞庭波”指的是什么? A. 洞庭湖的波浪 B. 洞庭湖的水面 C. 洞庭湖的风景 D. 洞庭湖的船只

  2. 诗中“今日胜兵方有算”中的“胜兵”指的是什么? A. 胜利的军队 B. 失败的军队 C. 训练有素的军队 D. 无组织的军队

  3. 诗中“几时甘雨洗天戈”中的“甘雨”比喻什么? A. 和平的到来 B. 战争的结束 C. 雨水的及时 D. 战争的痕迹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与李东阳的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昌龄《出塞》: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与李东阳的诗在题材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李东阳《闻狼山捷》: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古代战争题材的诗作,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对战争的描写和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偈三首 偈三首 偈三首 天台山中 点绛唇 和庞学士 登千佛山 同丁敬身访张丈应华有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遮地漫天 士字旁的字 横行直走 厂字头的字 拉秧 萍水相遭 义齿 浓桃艳李 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尖嘴薄舌 鳥字旁的字 惹草拈花 示字旁的字 交契 包含逶的词语有哪些 莫逆之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