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5:17
《王总领生日》
皇天覆后土,藐然中为人。
职职万同宇,何所非吾仁。
一二指搐耳,动且关嚬呻。
置之非害事,尚欲求其信。
矧今我赤子,犬羊所噬吞。
养之将遗患,迫之几寡恩。
犹以赤子故,未忍穷追奔。
蠢彼不我德,羽书惊严宸。
帝日斯可矣,戎首将处焚。
一军戍江介,一军留汉滨。
雨中彻桑土,火后忧突薪。
又念蜀上游,擢才饷吾军。
蜀力如蜗涎,仅足以濡身。
云胡走荆楚,坐视空川秦。
天下本一家,奚必尔我分。
独怜去天远,缓急呼不闻。
公今从此升,於国拟世臣。
家有忧民谱,世磋及兹辰。
直前明分义,却立思本根。
岂但无怨公,此志长光新。
天地广阔,覆盖着大地,人类渺小而存在于其中。
万事万物,都在这个宇宙中运行,何处不是我的仁爱?
一二只手指捏着耳朵,动作缓慢且忧愁呻吟。
放下那些无害的事情,我仍然渴望得到信任。
更何况现在我这个赤子,犹如被犬羊吞噬。
养活他们将留后患,逼迫之下几乎无恩。
我仍因为赤子的缘故,未忍心穷追不舍。
愚蠢之人不知我德,急信传来惊动了天帝。
如果今天真的可以如此,敌人首领将会被焚烧。
一军守卫江边,一军驻留汉滨。
雨水浸润着桑土,火后忧虑着薪柴。
我又想到蜀地的上游,提拔人才来供给我的军队。
蜀地的力量如蜗牛之涎,仅足以自保。
何以在荆楚之间游荡,坐视空川秦国?
天下本是一个大家庭,为何要分你我?
唯独可怜远离天际,急迫的呼唤无人听闻。
您如今从此升迁,成为国家的世臣。
家中有忧民的谱系,世人共商此刻。
直面明分之义,重新立足于本根。
岂止没有怨恨于您,此志将长久光辉如新。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130年-1200年),字公彦,号岐阳,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高远,富有哲理思考。作品多反映社会政治,以及对民生的关怀,常以古典形式表达深邃的道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总领的生辰,意在表达对其的祝福与对国家、人民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
《王总领生日》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国家、人民的深切思考,展现出自己对王总领的祝福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全诗采用了较为典雅的语言,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传达出对人性、德行的深刻反思。
开篇以“皇天覆后土”引入,强调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迅速将读者带入一种哲学的思考中。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赤子与犬羊的关系,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无辜者受到压迫的现状,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对权力的不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蜀地的困境比喻国家的无力,表现出身为臣子的无奈与责任感。通过“天下本一家”的理念,诗人传达了对团结与和谐的向往,体现了他一贯的人道主义情怀。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渐趋深厚,最后以“此志长光新”作结,寓意希望与重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对王总领的祝福,折射出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赤子”、“犬羊”)、对仗(如“雨中彻桑土,火后忧突薪”)、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展现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王总领的祝福为引子,融合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团结、仁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皇天覆后土”主要表达了什么?
“天下本一家”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赤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的关怀。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体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而魏了翁则更多地通过个人的祝福与思考,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