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社日祀事既毕轿中得三绝》

时间: 2025-05-02 12:45:57

诗句

风雨声中听李陵,起来被服对神明。

歌钟才彻车轓动,归到谯楼恰六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57

原文展示:

风雨声中听李陵,
起来被服对神明。
歌钟才彻车轓动,
归到谯楼恰六更。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声中听到李陵的故事,
我起来穿好衣服对着神明。
歌声和钟声刚刚结束,车子就开始动了,
回到谯楼时正好是六更时分。

注释:

  • 李陵:汉代名将,因投降匈奴而被后人所诟病,诗中提及可能与英雄气概或历史情怀有关。
  • 被服:衣服的总称,这里指诗人起床后穿上的衣物。
  • 神明:指祭祀的神灵。
  • 歌钟:指乐器,这里指的是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 轓动:轿子或车子开始移动。
  • 谯楼:古代建筑,通常用于传达信息或观察,象征着归家的地方。
  • 六更:古代计时单位,一般指夜间的时间段,恰好是凌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昂,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社日,即春天的祭祀日,表达了诗人在祭祀活动后的感受,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敬仰。

诗歌鉴赏:

《春社日祀事既毕轿中得三绝》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历史感的诗。开篇通过“风雨声中听李陵”,将读者带入一个雨声淅沥的环境,李陵作为汉代名将的象征,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追忆。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祭祀后起身对神明,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

“歌钟才彻车轓动”一句,描绘了祭祀乐器声后的动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聚,令人在音乐的余韵中感受到一种仪式的庄重。最后一句“归到谯楼恰六更”则形成了一种回归的意象,暗示着诗人从神圣的祭祀中归来,步入现实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声中听李陵:在雨声中,耳边回响起李陵的故事,暗示历史与现在的交织。
  2. 起来被服对神明:起床穿好衣物,面对神明,展现出一种庄重的态度。
  3. 歌钟才彻车轓动:祭祀的乐声刚刚结束,轿子便开始移动,表现出时间的流动与活动的开始。
  4. 归到谯楼恰六更:回到谯楼时正是六更,象征着归家的安心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风雨、神明、歌钟等意象交织,为诗增添了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不安与变幻的外界环境。
  • 神明:代表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力量。
  • 歌钟:象征祭祀的庄重和仪式感。
  • 谯楼:象征归属与现实生活的起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陵”是谁? A. 汉代名将
    B. 南朝诗人
    C. 唐代画家

  2. 诗中“歌钟才彻”指的是? A. 开始唱歌
    B. 音乐结束
    C. 车子开始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魏了翁的诗更侧重于仪式感与历史的沉重,而李白则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皆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𤅷江晚眺 晚度横山关 题五龙庙 九仙山 登瑞岩山 黄山云海歌 涿州 减字木兰花 题湘花馆图 菩萨蛮 寄通州远堂宏书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鸩媒 福星高照 断章摘句 地无遗利 包含咋的词语有哪些 讲题 风云会 乚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步阔视 龍字旁的字 狱货非宝 一反既往 桐城派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