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梅)》

时间: 2025-04-26 05:04:59

诗句

院落晓风酸。

春入西园。

芳英吹破玉阑干。

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

清浅小堤湾。

瘦竹团栾。

水光疏影有无间。

仿佛浣沙溪上见,波面云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59

原文展示:

浪淘沙(梅)
作者: 陈亮 〔宋代〕

院落晓风酸。春入西园。芳英吹破玉阑干。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
清浅小堤湾。瘦竹团栾。水光疏影有无间。仿佛浣沙溪上见,波面云鬟。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微风的吹拂下,院落显得酸楚。春天已经来到西园,花香扑鼻,吹破了那精致的玉栏杆。墙外的红尘喧嚣无法抵达这里,令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在清浅的小堤湾旁,瘦竹围成团。水面上光影斑驳,似有似无。仿佛在浣沙溪上看见那水面上轻轻荡漾的云鬟。

注释:

  1. 院落:指庭院。
  2. 晓风:清晨的风,给人以清新感。
  3. 芳英:指花朵,香气四溢。
  4. 玉阑干:精美的栏杆,象征着高雅与美丽。
  5. 红尘:指世俗喧嚣的生活。
  6. 彻骨清寒:形容寒冷深入骨髓,感受到的寒意非常强烈。
  7. 小堤湾:指小的堤岸,湾曲的水面。
  8. 瘦竹团栾:形容竹子细长且成团的样子。
  9. 水光疏影:水面上的光影,疏疏落落,形成美丽的画面。
  10. 浣沙溪:指洗沙的溪流,暗示清澈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身世之感与自然景致的融合。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士人常感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作者借梅花之景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清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浪淘沙(梅)》通过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孤寂与清冷。首句“院落晓风酸”开篇即以“酸”字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描绘春日清晨的美好时光,却也隐含了内心的孤独。接着“春入西园”,通过春天的到来,展现了生机与希望,但紧接着的“芳英吹破玉阑干”又将这种美好转化为一种虚幻的美感,似乎在暗示着美好事物易逝。

“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一句,展现了诗人与世俗生活的隔绝,诗人似乎在一个清冷的世界中,感受到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后半部分“清浅小堤湾”至“波面云鬟”的描写,展现了水光潋滟、竹影摇曳的景象,构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以梅花为纽带,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孤独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院落晓风酸:清晨的微风中透出一丝忧伤,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2. 春入西园:春天的到来让西园生机勃勃,象征希望。
  3. 芳英吹破玉阑干:花香四溢,打破了栏杆的宁静,暗示外界的喧闹。
  4. 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外界的喧嚣无法抵达,内心却感到无比寒冷。
  5. 清浅小堤湾:描绘出宁静的小水湾,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6. 瘦竹团栾:竹子瘦长而成团,展现自然的生机。
  7. 水光疏影有无间:水面上光影斑驳,虚幻而美丽。
  8. 仿佛浣沙溪上见,波面云鬟:让人联想到浣沙溪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互映衬。
  • 拟人:水光、竹影似乎有生命,增强了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如“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与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寒冷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常用来比喻人品。
  2. :代表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也暗示着短暂。
  3. 水光:象征美好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象征清雅与坚韧,增强了自然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墙外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生活的喧嚣
    C. 诗人的孤独
    D. 美好的春天

  2. 填空题:诗中的“清浅小堤湾”描绘的是一种__的自然景象。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芳英”指的是梅花的花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宁静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陈亮的《浪淘沙(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但陈亮更倾向于孤独与清冷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怀念。
  • 风格:陈亮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李清照则更为细腻而情感丰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亮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漫题 岁尽二首 漫书二首 休休亭 有感 青龙师安上人 自gM乡北归 闲夜二首 有感二首 忆中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不济可 雁行有序 包含纛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置结尾的成语 牙字旁的字 忤意 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挑拨 必至 足坛 提土旁的字 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全无人性 立体声广播 鹦鹉学舌 朝闻道,夕死可矣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