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8:41
经乱年年厌别离,
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
磨取莲峰便作碑。
在动乱的年代里,人们年复一年地厌倦了别离,
歌声听起来就像太平盛世时那样欢快。
词臣们更是有中兴的颂歌,
如果磨取莲峰,就可以刻成碑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唐代诗人,文学家,以诗、词、赋等多种文体闻名。他的创作风格多样,常以淡雅、清新为主,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乱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国家复兴的期盼与信心。
《漫题》通过描绘动乱时期人们的心态,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离别的厌倦。词中的“歌声喜似太平时”,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希望能够歌唱,以此来寄托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中兴颂”,则进一步突出了文人们在国家动荡时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他们通过创作来弘扬爱国情怀、激励士气。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文人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经乱年年厌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厌倦
C. 怀念
“歌声喜似太平时”中的“太平”指的是什么?
A. 动乱的时代
B. 和平的时代
C. 生活的困境
诗中提到的“中兴颂”是指什么?
A. 个人的成功
B. 国家复兴的歌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漫题》中对离别的厌倦有相似之处;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动乱中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三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各自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