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时间: 2025-05-07 08:27:10

诗句

身同汉使来,不同汉使归。

虽为胡中妇,只着汉家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10

原文展示: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作者: 姜夔 〔宋代〕

身同汉使来,不同汉使归。
虽为胡中妇,只着汉家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和汉朝的使者一同来到这里,却不同于汉使者能够返回故乡。虽然我身为胡人之妻,但我只希望被汉家的人所承认。


注释:

字词注释:

  • 身同汉使来:我与汉朝的使者一同来到这里。
  • 不同汉使归:我无法像汉使者那样返回故乡。
  • 胡中妇:指的是我作为一个胡地的女子。
  • 汉家认:希望能够被汉族的人所认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汉朝的使者,反映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明妃指的是王嫱,她是汉朝的王妃,因其远嫁匈奴而被后世传颂。姜夔通过这个典故,展现了对身份和归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婉约和豪放并存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现了对自身身份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注。


诗歌鉴赏: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是姜夔以王嫱的历史故事为背景,深刻表达了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首句“身同汉使来”体现了诗人与汉朝使者共同前来的情景,暗含着对归属的渴望。第二句“不同汉使归”则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叹,作为外族女子,她无法回归自己的故乡,体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身份的认同危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柔软。通过对比“汉使”与“胡中妇”的身份,诗人展现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诗中反复提到的“汉”字,既是对汉文化的向往,也反映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带有强烈的历史感,使得整首诗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同汉使来:与汉朝的使者一起到达这个地方,暗示了与汉文化的联系。
  2. 不同汉使归:强调了自己无法回归故乡的遗憾,暗示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3. 虽为胡中妇:自我身份的认同,身为外族女子。
  4. 只着汉家认:希望得到汉族人的认可,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构成鲜明对比,反映身份的差异。
  • 比喻:将自身的处境比作与汉使的关系,隐喻身份的复杂。
  • 反复:多次提到“汉”,增强了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身份与归属的问题,表达了对汉文化的向往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使:象征汉文化的使者,代表归属和认同。
  • 胡中妇:象征外族的身份,代表孤独和无奈。
  • :象征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份的渴望。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深刻地反映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及个人的内心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姜夔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什么?

    • A. 汉朝的商人
    • B. 汉朝的使者
    • C. 汉朝的士兵
  3. 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身份和归属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明妃曲》:同样以王嫱为题材,探讨身份与归属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风格上更为豪放;而姜夔的诗则显得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研究》

以上内容为《同潘德久作明妃作》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查询

挽戚虚中 套筒 呈宁次翁 述事 清富楼 其一 登楼晚望 自勉 重午 纸帐 知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履位 血肉相连 需要 尣字旁的字 大张声势 赤字旁的字 描朱 已成定局 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刷动 黹字旁的字 忠君爱国 兜艄 釒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变危为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