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10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作者: 姜夔 〔宋代〕
身同汉使来,不同汉使归。
虽为胡中妇,只着汉家认。
全诗翻译:
我和汉朝的使者一同来到这里,却不同于汉使者能够返回故乡。虽然我身为胡人之妻,但我只希望被汉家的人所承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汉朝的使者,反映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明妃指的是王嫱,她是汉朝的王妃,因其远嫁匈奴而被后世传颂。姜夔通过这个典故,展现了对身份和归属的思考。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婉约和豪放并存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现了对自身身份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注。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是姜夔以王嫱的历史故事为背景,深刻表达了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首句“身同汉使来”体现了诗人与汉朝使者共同前来的情景,暗含着对归属的渴望。第二句“不同汉使归”则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叹,作为外族女子,她无法回归自己的故乡,体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身份的认同危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柔软。通过对比“汉使”与“胡中妇”的身份,诗人展现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诗中反复提到的“汉”字,既是对汉文化的向往,也反映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带有强烈的历史感,使得整首诗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身份与归属的问题,表达了对汉文化的向往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词汇: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深刻地反映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及个人的内心挣扎。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什么?
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同潘德久作明妃作》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