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3:12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
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
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
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
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3:12
湘月·五湖旧约
作者: 姜夔 〔宋代〕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长溪的杨树声伴随着长沙的划桨声,我居住在湘江边,窗外所见如同郭熙的画作,卧躺在这里感到幽静舒适。丙午年七月的既望之夜,声伯约我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共乘大舟漂浮在湘江中流,山水空寂,烟雾与月光交融,凄凉的秋意悄然降临。坐在船上的客人都身着小冠轻服,或弹琴,或高歌,或自斟自饮,或提笔作诗。我演奏这曲子时,想起了《念奴娇》中的鬲指之声,用双调的音乐来演奏。鬲指也称为过腔,见于晁无咎的集子。凡是能吹竹笛的人,都能过腔。五湖的旧约,问问年尾的事情,是否长负清秀的风景?黄昏渐入西山,逐渐唤醒我,一个小舟仍在兴致中漂浮。疲倦的渔网都收起了,归来的鸟儿适时归巢,月光照在汀洲上,寒意袭来。在中流中悠然自得,划桨不打扰这清澈的水面。谁能唤起湘灵,烟雾缭绕,理顺哀伤的弦乐。玉麈谈论玄妙,叹息坐客中多少风流名士。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深了,知晓秋信。鲈鱼应该很好,旧日的乐事又有谁能记得?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雨,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词人、书法家。其词风清婉,善于抒情,作品多描绘山水和个人感受,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此诗作于姜夔与友人泛舟湘江之时,描绘了他与友人共度秋日的情景,表达了对旧约的怀念与对自然的赞美。湘江的美景与古典音乐的结合,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感悟。
《湘月·五湖旧约》以湘江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诗意画面。姜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友人和往昔的追忆。诗中细腻的情感与景物描写,使得整个画面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姜夔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烟月交映”、“归禽时度”等,分别象征着秋天的凄凉与归家的温暖。他通过描绘船上的文人雅士,展示了当时文人生活的闲适与追求,使得诗意更加浓厚。这种闲适的氛围与秋天的寂寥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中“谁解唤起湘灵”,表达了对湘江文化的深沉思考;而“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则引发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景色与文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往昔和自然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姜夔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湘月·五湖旧约》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烟月交映”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谁解唤起湘灵”中的“湘灵”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