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4:53
除却江梅,算春风消息,伊最先知。萧疏篱根石角,见两三枝。宫罗几叠,怯朝寒纤瘦难支。依稀似玉人栀貌,恹恹小病阑时。香国何人试巧,怪轻匀蜂额,细剪莺衣。风流未输弱柳,金缕低垂。初三淡月,逗微光偷照幽姿。凭寄语东君著意,莫教担误花期。
除了江梅,算得上春风消息的,唯有她最先感知。萧条的篱笆根和石角处,能看到两三枝花。宫廷的衣裳叠得几层,似乎在早晨的寒冷中,娇弱得难以支撑。依稀像那美丽的女子,脸色苍白,病态的样子。香国里谁能试图巧妙地调和,轻盈地装饰蜜蜂的额头,细致地剪裁黄莺的衣裳。她的风流姿态未必比那柔弱的柳枝逊色,金色的丝线低垂着。初三的淡月,偷偷地照耀着她幽雅的姿态。希望可以转达给东风的意愿,别让花期受到误误。
杨芳灿,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汉宫春》写于春天,诗人在旅舍中见到迎春花,因而生发感慨,描绘春天的气息和花开的美丽,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
《汉宫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在旅舍中看到迎春花盛开,产生了对春天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氛围和花朵的娇美,情感深邃而细腻。开篇便以“除却江梅”引入,强调了迎春花在春天中独特的地位,接着通过描绘萧疏的篱笆和枝头的花朵,展示了春风带来的生机。尤其是“怯朝寒纤瘦难支”,将花的娇弱与春天的寒冷形成对比,使得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
接下来的比喻“依稀似玉人栀貌”,进一步深化了花的美丽和脆弱,仿佛在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诗中提到的“香国”更是表达了对春意盎然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莫教担误花期”则是对春天的恳求和对美好时节的珍惜,整个诗篇在细腻的情感与精致的意象中,展现出一种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描绘迎春花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反映了自然之美与时间流逝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江梅”象征什么?
诗中“莫教担误花期”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