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33
碧树萧疏斜日漏。
雪藕调冰,已过炎蒸候。
几许西风吹薄袖。
画阑人似秋光瘦。
彩线慵拈谁耐绣。
玉骨支离,莫使新凉透。
露下虫声添僝僽。
月明珍重分携后。
在碧绿的树影下,斜阳透过稀疏的枝叶洒落。
白雪似的藕花调入冰水,酷热的夏天已经过去。
微风轻轻吹动着我的薄衣袖。
画栏外的人儿如秋光般显得瘦削。
绣花的彩线懒得去挑选,谁还耐心去绣呢?
娇弱的身子支离,别让新来的凉意透入心头。
露水下虫声哀怨地添了几分忧愁。
月光明亮,珍重我们分手时的约定。
王时翔,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富有感情与哲理。
《蝶恋花六首》是王时翔在清代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此首尤其体现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蝶恋花六首 其五》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季节变换的感悟。全诗以“碧树萧疏斜日漏”开头,营造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淡然的感觉。随着季节的转变,诗人感受到夏日酷热的消退,而秋风的来临则让人感到凉意渐生,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的隐喻。
诗中“画阑人似秋光瘦”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随季节而来的情感变化,仿佛人也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变得消瘦,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而“彩线慵拈谁耐绣”则表现了作者在面对繁琐的事情时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倦怠感。
最后两句“露下虫声添僝僽,月明珍重分携后”将诗歌推向高潮,虫声和明月的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分离时刻的珍贵与无奈。因此,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成为清代词作中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秋天的凄凉与人们内心的柔软。
诗中体现了哪个季节的变化?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碧树萧疏”中的“碧树”主要指什么?
A. 灌木
B. 绿树
C. 枯树
D. 参天大树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