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4
金缕曲
作者: 汪菊孙 〔清代〕
咏絮闺中秀。记三珠高堂亲付,上头时候。双股珑璁寒灯里,常伴深宵刺绣。早共诩秦徐嘉耦。闽峤滇池千万里,忽吠蓝风猛鲸鲵吼。重有恨,忍回首。飞蓬镜里容消瘦。怪无端燕归何处,伤心如疚。仿佛梦魂寻亲去,坠向洲前曾否。叹笔砚疏来已久。一字吟成和一泪,想行行点点沾衣透。宝此卷,等琼玖。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闺中女子的思念与忧愁。她回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光,尤其是与亲友相聚时的情景。寒冷的夜晚,她独自一人,伴着微弱的灯光,默默刺绣,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诗中提到的“燕归何处”暗示着归家的渴望与无奈,最后通过对字句的吟咏,表达了情感的深沉与无奈。
汪菊孙,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充满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写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女性地位的变化影响着诗人的创作,表达了女性在情感与社会之间的挣扎。
《金缕曲》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开篇即以“咏絮”引出主题,展现了她内心的柔弱与美丽。诗中提到的刺绣与寒灯,构建了一个孤独而又富有艺术感的场景,反映出女性在家庭与情感上的深沉思考。同时,“忽吠蓝风猛鲸鲵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力量与内心的恐惧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折射出女性在爱情与社会环境中的挣扎与哀愁。结尾处“想行行点点沾衣透”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缕曲》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寒灯”象征什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金缕曲》同样以女性的情感为中心,但李清照更倾向于表达对过往的怀念,而汪菊孙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缕曲》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