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十七》

时间: 2025-07-29 16:32:24

诗句

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32:24

原文展示:

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

白话文翻译:

随便拿忠臣与芳草相比,却不知道谗言之口就像椒兰一样生长。

注释:

  • 漫取:随便取、任意比较。
  • 忠臣:忠诚于君主、国家的臣子。
  • 芳草:形容忠臣的美德像芳香的草一样。
  • 谗口:指恶意中伤、诽谤的言辞。
  • 椒兰:一种香草,这里用来比喻谗言的滋生。

典故解析:

这首诗的背景反映了古代政治环境中忠臣与谗臣之间的对立。诗人通过对比忠臣与谗口,表达了对忠臣被误解和谗言泛滥的无奈与哀叹。历史上无数的忠臣在权臣谗言面前遭受误解,这是一个常见的历史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号止庵,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词,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晏殊的政治生涯之中,时值宋代初期,朝政纷争、谗言四起。忠臣的处境愈发艰难,诗人以此表达对忠良之士的同情及对谗言的愤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两句,传达出深刻的政治寓意和人性思考。诗人将忠臣比作芳草,既是赞美其品德的高洁,也暗示其脆弱的处境。忠臣的存在像芳草一样需要呵护和珍惜,而谗口则如椒兰般繁茂,令人烦恼。诗中蕴含了对忠臣的赞美与对谗言的指责,反映出古代政治中忠诚与阴险的对立。

此外,诗的用词考究,意象鲜明,彰显了晏殊的文学才华。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忠臣的孤立无援和谗言的猖獗,呼唤人们对忠诚与正直的珍视。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取忠臣比芳草:随意将忠臣与芳草相比,表面上是赞美,实际上却反映出对忠臣境遇的漠视。
  • 不知谗口起椒兰:不明白谗言就像椒兰一样不断滋生,暗示谗言对忠臣的威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臣比作芳草,谗口比作椒兰,形象生动。
  • 对仗: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晏殊对忠诚之士的关心与对谗言盛行的不满,强调了在政治风云中忠臣的艰难处境与谗言的危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象征忠诚、正直。
  • 芳草:代表美好、高洁的品德。
  • 谗口:象征阴险、恶意的言辞。
  • 椒兰:暗喻谗言的蔓延和滋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忠臣”比作什么? A. 芳草
    B. 椒兰
    C. 竹子

  2. 诗中“谗口”象征什么? A. 忍耐
    B. 恶意中伤
    C. 忠诚

  3. 诗人对忠臣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评
    C. 漠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晏殊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关注忠诚与谗言,但苏轼更侧重于历史的宽广与个人的感悟,而晏殊则更直接地描绘了忠臣的苦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南暮春寄家 至潭州闻猿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泛五湖 过荆门 红蕉花 宿扬州水馆 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去郡三载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盐钻粱 横眉怒目 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木梢 卝字旁的字 葬玉埋香 相藉 弘奖风流 宏材大略 笨嘴笨腮 包含啸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骏奔走 木字旁的字 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裤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