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雨》

时间: 2025-04-30 20:58:06

诗句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倾。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8:06

原文展示:

夏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倾。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正值三伏,闷热得令人发呆。
片片白云忽然向西飘去,庭院中的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
转瞬之间,万条银色的雨丝,壮美的景象展现出不同的境界。
老天爷终究是有一双巧手,轻松一笑就把阳光洒满大地。
龙神也请不要觉得烦恼,事情结束了也只是瞬间的倾洒。
修竹在宁静中变化着,依旧映出半窗的影子。

注释: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 :指因闷热而感到困倦、无精打采的状态。
  • 片云:指天空中的一小片云。
  • 银竹:形容雨丝如银色的竹子般细密。
  • 天公:指老天爷,古人常以“天公”称呼自然神灵。
  • 龙公:指龙神,古代人们认为龙与雨水有密切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子美,号白石,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夏季,正值三伏,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庭院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夏雨》是一首描绘夏季雨后景象的诗,诗人在闷热的三伏天中,感受到了一场及时的夏雨带来的清新与变化。诗的开头通过“坐数令人瘿”传达了酷热的压迫感,接着“片云忽西行”则描绘了云朵的流动,象征着天气的变化。诗人以“须臾万银竹”形容雨丝如竹般细密,展现了雨水的壮观与美丽。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现象与天公的神秘力量相结合,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诗人以“龙公勿惮烦”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感谢,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的“依然半窗影”则暗示着雨后的宁静与美好,让人倍感舒适与宁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伏过几日:描述夏季炎热,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到乏味。
  2. 坐数令人瘿:表达闷热天气使人无精打采的状态。
  3. 片云忽西行:描绘云彩的移动,暗示天气即将变化。
  4. 庭树生光景:雨后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象征生命的重新开始。
  5. 须臾万银竹:形象地描绘细雨如银竹般倾洒。
  6. 壮观发异境:赞美雨后的壮丽景象。
  7. 天公终老手:表现天公的神奇力量,轻松改变天气。
  8. 一笑破日永:形象地表达阳光重新洒满大地的景象。
  9. 龙公勿惮烦:请求龙神不要觉得烦恼,表达对雨水的感激。
  10. 事了亦俄倾:事情结束后,雨水也迅速倾洒。
  11. 修竹恬变化:描绘宁静的竹子在雨后变化。
  12. 依然半窗影:雨后宁静的环境,映出窗前的影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银竹”比喻雨丝细密。
  • 拟人:将“天公”与“龙公”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形成对比,增添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夏季雨后的美景,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伏:象征酷热与压迫感。
  • 片云:象征变化与希望。
  • 银竹:象征细雨与生机。
  • 天公:象征自然力量与神秘。
  • 龙公:象征雨水与生命源泉。
  • 修竹: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云忽西行”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阴雨
    • B. 晴天
    • C. 风暴
    • D. 雪天
  2. “万银竹”中的“银竹”主要形容什么?

    • A. 竹子
    • B. 雨丝
    • C. 太阳
    • D. 云彩
  3. 诗人对“天公”的称呼表现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对天神的愤怒
    • C. 对阳光的渴求
    • D. 对风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首寺》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水的美丽,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2. 李白《夜泊牛首寺》: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与《夏雨》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陈与义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甘州(题戚五云云山图) 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 风入松 渔歌子 三姝媚 斗婵娟/霜叶飞 春感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 甘州(寄李筠房) 渔家傲·门掩新阴孤馆静 绮罗香(红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愚氓 又字旁的字 移影 针锋相对 男耕妇织 四字头的字 片字旁的字 名结尾的成语 卓乎不群 青豆房 川字旁的字 豫剧 包含防的词语有哪些 真人真事 嶷爽 强作解事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