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抹利花与庆长》

时间: 2025-05-02 04:04:33

诗句

江梅去去木犀晚,萓草石榴剌人眼。

抹利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

朝来无热夜凉甚,急遣山童问花信。

一枝带雨折来归,走送诗人觅好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4:33

送抹利花与庆长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江梅去去木犀晚,
萓草石榴剌人眼。
抹利独立幽更佳,
龙涎避香雪避花。
朝来无热夜凉甚,
急遣山童问花信。
一枝带雨折来归,
走送诗人觅好诗。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梅花渐渐凋谢,木犀花也开得晚了,
萓草和石榴花刺得人眼疼。
抹利花独自伫立,幽静得更美好,
龙涎香躲开了浓烈的香气,雪花也避开了盛开的花朵。
早晨没有热气,夜晚却凉得很,
急忙派山童去打听花的消息。
一枝带着雨水的花折回来,
快跑去送给诗人,寻觅佳作的灵感。

注释:

  • 江梅:江边的梅花,象征着冬去春来。
  • 木犀:一种香花,通常在秋冬时节开花。
  • 萓草:水边的植物,常生长在泥泞的地方。
  • 抹利:一种花,可能指的是抹利树的花。
  • 龙涎:一种香料,古代常用作香水。
  • 山童:指山中采花的小孩。
  • 花信:花开的消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梅花和其他花卉交替开放之际,诗人通过描写不同花卉的盛衰,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花卉的热爱和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诗中通过江梅、木犀、萓草等花木的生长变化,反映了季节的流转。尤其是抹利花的独立与幽静,似乎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同时,龙涎香的避开,更是表现出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派山童去打听花信,象征着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带雨的花枝被折来,传递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梅去去木犀晚:描绘春天的转瞬即逝,梅花已经凋谢,木犀花开得较晚。
  2. 萓草石榴剌人眼:萓草和石榴花刺眼,暗示自然界的复杂与多变。
  3. 抹利独立幽更佳:抹利花的独特与幽静,展现一种清雅的美。
  4. 龙涎避香雪避花:龙涎香和雪花都躲避开来,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层次。
  5. 朝来无热夜凉甚:描写了早晨的清凉与夜晚的寒冷,反映出时节的交替。
  6. 急遣山童问花信:表现诗人对春花的渴望与急切的心情。
  7. 一枝带雨折来归:象征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命的气息。
  8. 走送诗人觅好诗:山童将花送给诗人,暗示灵感的来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例如“龙涎避香”,表现了香气的排斥,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与春天的到来。
  • 抹利:代表幽静的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 花信: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梅”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结束
    • C. 春天的开始
  2. 诗中“急遣山童问花信”的意思是什么?

    • A. 询问花开的情况
    • B. 找人采花
    • C. 去山中游玩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为细腻,侧重于花卉的描写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国家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抹利花与庆长》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十四 浣溪沙 天津张牧石乞题梦边填词图 浣溪沙 浣溪沙·寄姊 浣溪沙 浣溪沙 添雪斋来津六首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 还家即事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严察 耳目股肱 夏虫不可言冰 芹宫 沽名干誉 示字旁的字 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采 歺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貌合行离 娱快 自字旁的字 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阪的词语有哪些 祷禳 寿比南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