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5:02
世尊只眼通三界,
外道双眸贯五天。
华意正浓桃脸笑,
春光不在柳梢边。
这位尊者的眼睛通达三界,
而那些外道的双眼则穿透五天。
在浓郁的花意中,桃脸在欢笑,
而春光却不再柳梢上停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法一,宋代高僧,精通佛教经典,擅长诗词,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和文人诗歌交融的时期,诗人借用古典意象,表达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并对世俗繁华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理解与外道思想的对比。开头两句通过对“世尊”和“外道”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高深智慧的向往与对世俗眼光的嘲讽。诗中的“世尊只眼通三界”,表现出佛陀的智慧超越了常人的想象,而“外道双眸贯五天”则暗示了非佛教思想的局限。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华意正浓桃脸笑”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而“春光不在柳梢边”则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流逝,令人感到惋惜。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意象鲜明,通过佛教哲学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哲思与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智慧的赞美和对世俗短暂美好的感叹,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世尊只眼通三界”中“世尊”指的是谁?
“春光不在柳梢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孟浩然的《春晓》相比,释法一的《颂古二首 其一》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孟浩然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两者都捕捉了春天的气息,但表达的情感及其深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