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友登京口避风馆高阁望江题壁》

时间: 2025-05-02 14:55:53

诗句

衮衮登楼兴,披襟坐上头。

果知天地大,不尽古今愁。

孤塔烟中断,诸峰波面浮。

凭栏一长啸,明月夜横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5:53

原文展示:

同友登京口避风馆高阁望江题壁
作者: 陈玉璂 〔清代〕

衮衮登楼兴,披襟坐上头。
果知天地大,不尽古今愁。
孤塔烟中断,诸峰波面浮。
凭栏一长啸,明月夜横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高阁之上的兴致,披开衣襟坐在那儿,感慨天地的广阔与历史的沉重。孤零零的塔在烟雾中显得模糊,群山在波光中浮现。作者凭栏长啸,明月在秋夜中横挂,表达了内心的豪情与孤独。

注释:

  • 衮衮:指气势磅礴的样子,这里形容登楼的兴致。
  • 披襟:披开衣襟,表示舒适、放松的状态。
  • 果知:果然知道,表示感慨。
  • 天地大:形容自然的广阔。
  • 不尽古今愁:古今的忧愁是无尽无休的。
  • 孤塔:指孤零的塔,象征孤独。
  • 烟中断:烟雾笼罩中,塔的轮廓模糊不清。
  • 凭栏:靠在栏杆上。
  • 长啸:长声吼叫,表达心中的情感。
  • 明月夜横秋:指明亮的月光在秋夜中横挂,营造出孤寂的气氛。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典故不多,但“明月夜横秋”可以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在诗中均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与思绪的寄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玉璂(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在避风馆中创作,表达在自然中对古今变幻的思考,突出诗人的孤独与壮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高阁的视角,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的深刻交融。开头两句描绘了登楼的兴致,给人一种舒适自在的感觉,接下来却带出对天地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忧愁,显示出诗人的哲思。孤塔在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象征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渺小。而最后两句则通过长啸与明月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衮衮登楼兴:描绘了登楼的兴致,气势宏伟。
    2. 披襟坐上头:表现放松的状态。
    3. 果知天地大:感慨宇宙的广阔。
    4. 不尽古今愁:历史的忧愁无穷无尽。
    5. 孤塔烟中断:孤独的塔在烟雾中显得断断续续。
    6. 诸峰波面浮:山峰在波光中浮现,体现了自然的美。
    7. 凭栏一长啸:表达诗人豪情壮志。
    8. 明月夜横秋:描绘秋夜的月亮,增强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塔”与“诸峰”比喻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 对仗:如“披襟坐上头”与“凭栏一长啸”,形成对称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思索和对自然的热爱,映射出一种孤独又豪情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楼阁: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理想的寄托。
  • 孤塔:代表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 明月:象征着清亮的理想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衮衮”一词的意思是: A. 安静
    B. 气势磅礴
    C. 孤独
    D. 明亮

  2. 诗中提到的“孤塔”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人生的孤独
    C. 古代历史
    D. 朋友的陪伴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谊的怀念
    C. 对历史的反思与孤独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玉璂的诗在孤独感与历史沉重感上更为明显,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 过邻家戏作 闲咏园中草木 柳桥秋夜 书宛陵集後 南堂与儿辈夜坐 出游 晴窗读书自勉 九月十四日夜鸡初鸣梦一故人相语曰我为莲华 夏夜暑毒不少解起坐庭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倾仰 山肴海错 省烦从简 包含鳄的词语有哪些 总总 广阔天地 夕字旁的字 德薄望轻 坐食山空 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夺硬抢 支字旁的字 灰沉沉 臣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消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