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潘倅新溪七首》

时间: 2025-05-07 06:10:06

诗句

钓月亭边三两家,月明无处认芦花。

忽闻鹎鵊相惊起,知有溪禽在浅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0:06

原文展示:

钓月亭边三两家,
月明无处认芦花。
忽闻鹎鵊相惊起,
知有溪禽在浅沙。

白话文翻译:

在钓月亭旁边有三两户人家,
明亮的月光下却无处认得那芦苇花。
忽然听到鹎鵊(鸟类的一种)惊起的声音,
知道溪边有鸟儿在浅沙上活动。

注释:

  • 钓月亭: 指一个可以钓月的亭子,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芦花: 即芦苇的花,生长在水边,常用以描绘自然景象。
  • 鹎鵊: 一种小鸟,鸣声清脆,常栖息在水边或树林中。
  • 浅沙: 浅水中的沙滩,表示溪流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君韶,号子川,宋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清新脱俗的风格。他的诗歌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自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首句“钓月亭边三两家”勾勒出一个幽静的夜晚场景,亭子旁的几户人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的“月明无处认芦花”,则表现出诗人在月光下对自然景物的迷茫与无奈,虽然月光明亮,却无法分辨周围的芦苇花,这种感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难以捕捉的惆怅。最后两句“忽闻鹎鵊相惊起,知有溪禽在浅沙”,通过鸟儿的惊起,揭示了溪边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的存在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诗人似乎在这一刻与自然亲密相连,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整首诗意境深远,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钓月亭边三两家”: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亭子旁边有几户人家,透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气息。
  2. “月明无处认芦花”: 诗人在月光下无法认出周围的芦苇花,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迷惘与困惑。
  3. “忽闻鹎鵊相惊起”: 突然听到鸟儿的惊起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打破了宁静。
  4. “知有溪禽在浅沙”: 通过鸟类的声音,暗示溪边有生命的存在,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钓月亭”比喻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 拟人: “鹎鵊相惊起”,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月亭: 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芦花: 自然的美,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鹎鵊: 生命的象征,代表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 浅沙: 代表着自然环境的美好与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子叫什么名字?

    • A) 鱼月亭
    • B) 钓月亭
    • C) 观月亭
    • 答案: B) 钓月亭
  2. 诗人无法认出什么?

    • A) 鱼
    • B) 芦花
    • C) 竹子
    • 答案: B) 芦花
  3. 哪种鸟在诗中被提到?

    • A) 燕子
    • B) 鹤
    • C) 鹤鵊
    • 答案: C) 鹤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 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之情,与姜特立诗中对月光的描绘形成对比。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是借景抒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西江月(十一月初六日夜偶成) 西江月·银烛晓催春漏 西江月 易水 西江月 秋兴 西江月 自题丁戊稿后 西江月·静里含光默默 西江月 西江月 其二 新嫁娘 西江月 喜迎阿俜割治盲肠痊瘉出院 西江月 庆赵宰季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锤定音 金襕 盐酪 移开头的成语 尸字头的字 文恬武嬉 鼓乐齐鸣 皮字旁的字 做小服低 包含郑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冒开头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奋懑 角端弓 凿印 宦囊清苦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