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蜡梅》

时间: 2025-07-31 05:44:13

诗句

百花结成蜡,花香蜡不香。

如何此枝上,似蜡更芬芳。

意彼百花魂,结聚无所发。

英灵为此花,色香相假合。

虞姬死为草,舞动应乐节。

蜀主化杜鹃,啼染枝头血。

轮回有托化,亦闻金仙说。

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

乌知此花魂,为香不为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44:13

原文展示:

蜡梅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百花结成蜡,花香蜡不香。
如何此枝上,似蜡更芬芳。
意彼百花魂,结聚无所发。
英灵为此花,色香相假合。
虞姬死为草,舞动应乐节。
蜀主化杜鹃,啼染枝头血。
轮回有托化,亦闻金仙说。
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
乌知此花魂,为香不为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蜡梅花的特殊之处,尽管它的形态像蜡一样,但香气却远胜于蜡。诗人感叹这枝上的蜡梅,比其他百花更为芬芳。诗中提到,百花的灵魂虽然聚集,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表现。诗人借用古代英灵的意象,指出蜡梅的色香是相互依存的。接着提到虞姬化为草,舞动时应和乐曲的节拍,而蜀主则化为杜鹃,啼叫间仿佛渗透了鲜血。诗人提到轮回的变化,提到金仙的说法,表示这样的自然现象有其道理。最后,诗人质疑这蜡梅的花魂,究竟是因香而生,还是因蜡而存。

注释:

  • :指蜡梅花的形态,形似蜡。
  • 芬芳:形容香气浓郁,气味美好。
  • 虞姬:虞姬是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楚汉之际的名将项羽的爱妾,最后为了不拖累项羽而自杀。
  • 杜鹃:一种鸟,声音凄凉,有“杜鹃啼血”的说法,常用来表现悲伤。
  • 金仙:指道教中的仙人,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
  • :指自然界中神秘的事物,难以用常理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字子美,号寒舍,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蜡梅作为冬季的花卉,常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姜特立在这个背景下写作,体现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蜡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蜡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诗中通过对蜡梅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超越表象的情感深度。尽管蜡梅的形态如蜡,但它的芬芳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虞姬和蜀主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人性悲剧的思考。诗中的“轮回”与“金仙”的提及,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写,升华为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探讨。

整首诗以蜡梅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深思,展现了姜特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花结成蜡,花香蜡不香:百花虽多,然而蜡梅的香气却更为出众。
  2. 如何此枝上,似蜡更芬芳:在这枝蜡梅上,香气更为浓郁。
  3. 意彼百花魂,结聚无所发:百花的灵魂聚集,却无法发出声响。
  4. 英灵为此花,色香相假合:英灵寄托于此花,其色与香相互交融。
  5. 虞姬死为草,舞动应乐节:提到虞姬的悲剧,化为草在乐曲中舞动。
  6. 蜀主化杜鹃,啼染枝头血:蜀汉的主公化为杜鹃,其啼声似乎染红了树枝。
  7. 轮回有托化,亦闻金仙说:轮回的变化中,也有金仙的道理。
  8. 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花和月都有其神秘之处,难以用常理来理解。
  9. 乌知此花魂,为香不为蜡:谁能知道这花的灵魂,存在是为了香气,而非蜡的形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蜡比喻蜡梅的外形,增强形象感。
  • 拟人:赋予花灵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蜡梅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丽,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人性悲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冬季的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着美丽与希望。
  • 虞姬:象征悲剧与牺牲,反映人性中的深情与无奈。
  • 杜鹃:象征哀伤与生命的轮回,描绘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梅的香气在诗中如何被形容? A. 如蜡一般
    B. 远胜于蜡
    C. 无香可言
    D. 只有蜡的味道
    答案:B

  2. 虞姬在诗中化为什么? A. 花
    B. 草
    C. 鸟
    D. 月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金仙”指的是什么? A. 道教中的仙人
    B. 历史人物
    C. 诗人
    D. 神话角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寒梅》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姜特立的《蜡梅》均描绘了冬季花卉的美丽,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梅花的孤傲与高洁,而姜特立则强调蜡梅的芬芳与生命力。两者均通过花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两峰归展先茔增光乡邑再用前韵聊致歆羡之意 口占 梁山泺 舟行 其一 明所四章 玉妃 秋夜听雨 人日小集镜园时梨花川茶盛开同右庭洞虚伊吾古民赋二首 其二 斗米滩 杨白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骈化 丿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淹寂 实说 亲上成亲 旡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水卒 笑悼 水陆并进 绣结尾的成语 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沅的词语有哪些 随时制宜 兔丝燕麦 串街走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