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35
客从崧少来,贻我招隐诗。
为言学仙好,人间竟何为?
一笑顾客言,神仙非所期。
山中如有酒,吾与尔同归。
有客人从崧少那里来到,赠我一首隐居的诗。
他说学做神仙很好,那么人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笑着对客人说,神仙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如果山中有酒,我愿与你一起归去。
本诗中提到的“学仙”与“神仙”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超脱与隐逸的追求,尤其是在金朝时期,士人们常常向往隐居,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的“崧少”暗示了隐士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山中如有酒”则表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潜溪,金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以道教和佛教思想为背景,融入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金朝,正值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探讨时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后饮酒五首 其三》是一首以隐逸为主题的诗作,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开篇提到“客从崧少来”,即刻引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客人提到“学仙好”,引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轻视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诗中反复出现的“酒”字,象征着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吾与尔同归”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与友人共同享受山中清幽生活的理想。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与隐逸的思考。
全诗探讨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崧少”指的是哪里?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吾与尔同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描写和内心的宁静,而元好问的诗则通过对话展现了思想的碰撞与反思,反映出不同的隐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