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21:35:09

诗句

漫山白白与红红,小树低丛看不供。

总道楂花香气好,就中偏爱玉珑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09

原文展示:

漫山白白与红红,小树低丛看不供。总道楂花香气好,就中偏爱玉珑松。

白话文翻译:

整座山上满是白色和红色的花,小树丛生,几乎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说山楂花的香气好,我却偏爱那玉珑松。

注释:

  • 漫山:遍布整座山。
  • 白白与红红:指白花和红花交错在一起。
  • 小树低丛:小树丛生,矮小的树木。
  • 看不供:几乎看不到,似乎不够显眼。
  • 楂花:山楂花,春天开放的花卉,香气扑鼻。
  • 玉珑松:一种松树,可能指的是松树的美丽和独特。

典故解析:

“楂花”在古代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和希望,而“玉珑松”则寓意高洁和坚毅。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同植物的不同情感,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品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宣,号山人,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花鸟,且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好问游览天坛时,他在游览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漫山白白与红红”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小树低丛看不供”则带出了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在众多花卉中那一抹不显眼的小树的孤独感,也暗示了诗人对听觉和嗅觉的敏感。最后,诗人对“玉珑松”的偏爱,更是反映了他对美与独特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结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审美的表达,形成了和谐而富有层次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山白白与红红:描绘春天山花烂漫的景象,色彩鲜艳。
  2. 小树低丛看不供:小树被花丛掩盖,显得不够显眼,暗示一种被忽视的美。
  3. 总道楂花香气好:众人普遍认为山楂花的香气最为迷人。
  4. 就中偏爱玉珑松:诗人则独爱那一棵松树,强调了个人的独特审美。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楂花与玉珑松的对比,突显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
  • 拟人:小树的描写让其仿佛有了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花与红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玉珑松: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独特美的偏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些颜色?

    • A. 只有白色
    • B. 只有红色
    • C. 白色和红色
    • D. 黄色和紫色
  2. 诗人偏爱哪种植物?

    • A. 山楂花
    • B. 玉珑松
    • C. 桃花
    • D. 柳树
  3. “小树低丛看不供”中,“看不供”意指什么?

    • A. 小树很高
    • B. 小树被花遮挡
    • C. 小树很显眼
    • D. 小树开花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与自然的美。
  • 李白的《庐山谣》: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与李白在表达自然美时的不同风格,元好问更细腻,李白则更豪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泰兴道本上人少时颇留意诗律已而遍历诸方卒 送智道者 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送郑公老少卿赴吉州三首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送阎少隐同其弟伯子宣子赴试淮南为一月之别 送阎少隐同其弟伯子宣子赴试淮南为一月之别 送泉州周尚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梁 靦颜事仇 遮开头的成语 海外扶余 包含喘的成语 缶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包含舟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以手加颡 里字旁的字 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归功 狗鼠不食汝余 上等兵 人心所归 亨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