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23
原文展示:
过长江 黄滔 〔唐代〕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曾经探索过自然景象,恐怕能通达神灵,地下应该还有主人。如果把长江比作湘江之浦,那么《离骚》就不应该只属于屈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黄滔在游历长江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离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离骚》的独特理解。首句“曾搜景象恐通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认为自然景观可能通达神灵。次句“地下还应有主人”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想象。后两句将长江与湘江相比,提出《离骚》不应仅属于屈原,体现了诗人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学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和对《离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曾搜景象恐通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自然景观的探索和敬畏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文学的喜爱 D. 对政治的关心
诗中“地下还应有主人”暗示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控制 B. 对神秘力量的想象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文学的思考
诗中“离骚不合自灵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离骚》应属于所有人 B. 《离骚》只属于屈原 C. 《离骚》不应被解读 D. 《离骚》应被遗忘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