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1:25
临潭仍是汉家城,
积石相望十驿程。
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临潭仍然是汉朝的城池,
相隔十个驿站,积石遥遥相望。
向西到达河源,向东连通大海,我这一生又在何处没有走过呢?
董师中,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对历史的感慨,风格上多有豪放之气。
该诗写作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自临洮还》是一首表现游历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传达出对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临潭”作为地名引入,突显出这条旅途的历史厚重感,令人联想到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接着提到“十驿程”,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漫长的旅途,诗人通过“积石相望”,展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
诗的后两句则更具哲理性,诗人在描述自己向西和向东的旅程时,问自己“此身何地不经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走到何处,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交织让他对自己的位置产生了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方式,展现了旅行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令人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地理的描绘和回忆,诗人表达了在广阔天地中个人经历的无常与丰富。
诗中提到的“临潭”是哪个朝代的城池?
“十驿程”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此身何地不经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董师中的诗更侧重于旅途的体验与历史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选择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