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临洮还》

时间: 2025-05-07 07:01:25

诗句

临潭仍是汉家城,积石相望十驿程。

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1:25

原文展示:

临潭仍是汉家城,
积石相望十驿程。
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白话文翻译:

临潭仍然是汉朝的城池,
相隔十个驿站,积石遥遥相望。
向西到达河源,向东连通大海,我这一生又在何处没有走过呢?

注释:

  • 临潭:指的是临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可能是汉朝的一部分。
  • 汉家城:汉代的城池,体现了古代汉朝的文化和历史。
  • 积石:指的是石头堆积的景象,象征着遥远的旅途。
  • 十驿程:指的是沿途的十个驿站,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 西略河源:向西走到河流的源头。
  • 东并海:向东走到海边。
  • 此身何地不经行:问自己这一生走过的地方,表明作者的游历广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师中,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对历史的感慨,风格上多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自临洮还》是一首表现游历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传达出对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临潭”作为地名引入,突显出这条旅途的历史厚重感,令人联想到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接着提到“十驿程”,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漫长的旅途,诗人通过“积石相望”,展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

诗的后两句则更具哲理性,诗人在描述自己向西和向东的旅程时,问自己“此身何地不经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走到何处,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交织让他对自己的位置产生了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方式,展现了旅行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潭仍是汉家城:表明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强调历史的延续。
  2. 积石相望十驿程:通过“积石”展现旅途的艰辛与遥远,暗示对比与期待。
  3. 西略河源东并海:描绘了诗人所经历的广袤天地,表现出旅程的辽阔。
  4. 此身何地不经行: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略河源东并海”,形成对称美。
  • 反问:通过“此身何地不经行”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表达。
  • 意象:如“积石”象征着时间的积累与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地理的描绘和回忆,诗人表达了在广阔天地中个人经历的无常与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临潭:象征着历史的地点和文化的延续。
  • 积石: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历史的积累。
  • 十驿程:象征着漫长的旅程和孤独的思考。
  • 河源与大海:象征着广阔与无限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潭”是哪个朝代的城池?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十驿程”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遥远
    • B. 诗人的故乡
    • C. 诗人的朋友
  3. 诗的最后一句“此身何地不经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旅行的喜爱
    • B. 对人生的反思
    •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B. 汉朝
  2. A. 旅途的遥远
  3. B. 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董师中的诗更侧重于旅途的体验与历史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选择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金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扇 其二 题扇 其一 鹡鸰图 闺情二首 其二 闺情二首 其一 苏台雨夜 张少泉谓予六十始为诗,然哉然哉。得一知己可以无撼矣,戏成一律 次韵答章君绂云 题曹尹孚诗集 蜕龙洞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所不窥 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素辞 案结尾的成语 橡皮钉子 伤败 耂字旁的字 包含惘的词语有哪些 明窗净几 又字旁的字 包含邻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笑閧 回掌 拘挛补衲 侨住 风行一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