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6:30
泛舟经岳阳长沙 其一
作者: 陶澄 〔清代〕
春江北流日西匿,系景割波留不得。
道傍赤岸今为墟,霸业何人更相忆。
昨宵急雨来自东,巴陵远树烟空濛。
湘娥染黛几千岁,朝暮只临明镜中。
柳生井边没芳草,依然昔日相逢道。
音沈响逝天茫茫,愁见白波吹浩溔。
船旗不定南风旋,寂寞一声闻杜鹃。
春天的江水向北流淌,太阳西沉似乎要隐匿,船系在岸边,波浪的景色无法留住。路边的赤色岸边如今已成为荒凉的墟落,往日的霸业还有谁能再去怀念呢?昨夜急雨自东而来,巴陵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朦胧。湘娥的青黛色经过几千年,朝夕只在明镜中映照。柳树生长在井边,芳草已消失,昔日相逢的道路依旧。声音沉寂,响声渐逝,天际茫茫,愁苦地看见白波被风吹动。船的帆在南风中摇摆不定,孤寂中听到杜鹃的啼声。
作者介绍:陶澄,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陶澄游历岳阳和长沙之际,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的哲思。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江的流动、岸边的荒凉、以及孤舟的漂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思索。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无常,同时对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渺小产生了深切的感慨。开篇以“春江北流日西匿”引入,展现出春日的美景与时间的流逝,随之而来的“系景割波留不得”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瞬息万变。接着,诗人通过“道傍赤岸今为墟”来反映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进一步引发对霸业的追忆,表现出对往事的思索与怀念。
在“昨宵急雨来自东,巴陵远树烟空濛”中,急雨与远树构成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孤寂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历史的模糊与不可追溯。而“湘娥染黛几千岁”则引入了文化意象,象征着湘江的悠久与不变,尽管时光流转,但自然的美依旧如初。末尾的“寂寞一声闻杜鹃”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杜鹃的啼声带来孤寂与感伤,令人在美景中感受到一丝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测试:
“春江北流日西匿”中的“匿”是什么意思?
A. 隐藏
B. 消失
C. 暗示
D. 休息
诗中“道傍赤岸今为墟”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变迁
C. 人生的希望
D. 爱情的甜蜜
末尾“寂寞一声闻杜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与愁苦
D. 兴奋
答案:1.A,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