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入松·桂》

时间: 2025-05-07 07:06:05

诗句

兰舟高荡涨波凉。

愁被矮桥妨。

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

似曲不成商。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6:05

原文展示:

风入松·桂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
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秋天的傍晚,乘船游玩,内心充满了愁绪。船摇晃在冷凉的水波上,心中愁苦被矮桥所阻。暮色中,细雨洒落在西园的小路上,误了与秋天的女子的约会。船只停靠在邮亭旁,呼唤酒水,想起曾经送别朋友时的斜阳时刻。蝉声在空中回荡,似乎无法再谱写成乐曲。想起御罗屏风下翻动的歌扇,忆起西湖边开窗的情景。醉意朦胧中,想要重寻那幽幽的梦境,而如今的被褥已断,香气也不再。


注释:

  • 兰舟:轻便的小船。
  • 高荡:船在水面上摇荡。
  • 矮桥:低矮的桥梁,象征着阻碍。
  • 暮烟:傍晚的烟雾,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 邮亭:古代供人寄信的地方。
  • 斜阳:夕阳西下,象征着离别和伤感。
  • 蝉声:蝉鸣声,常与夏秋交替的季节相关。
  • 御罗屏:古代的一种屏风,体现古典雅致。

典故解析: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历史悠久,常常与爱情和愁思相关联。
  • 浅约宫黄:提到的“宫黄”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的服装或装饰色彩,暗示着美丽和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文英,字文英,号清真,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情感复杂,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愁苦与思念。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风入松·桂》是一首充满秋日愁思的词作。开篇以“兰舟高荡涨波凉”引入,生动描绘了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舟船的摇曳和凉意,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推进,作者逐渐引入了内心的愁苦,用“愁被矮桥妨”表达被现实困扰的无奈。

接下来的“暮烟疏雨西园路”则营造了一种恍惚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秋天的幽怨故事。深邃的暮色与细雨交织,构成了一个孤独的情景。提到的“误秋娘浅约宫黄”,不仅表达了对已逝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词的后半部分,船只停靠在邮亭,酒的召唤引发了对过去的回忆。“旧曾送客斜阳”体现了离别的伤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最后几句“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则更是把情感推向高潮,醉酒后的迷惘与对往昔的追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吴文英词作中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舟高荡涨波凉:描绘船在波涛中的摇荡,营造出一种凉意。
  2. 愁被矮桥妨:愁苦被矮桥所阻挡,暗示内心的无奈。
  3. 暮烟疏雨西园路:傍晚的烟雾与细雨,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4. 误秋娘浅约宫黄:思念的秋天女子,象征着美好而失落的约定。
  5. 还泊邮亭唤酒:在邮亭停靠,呼唤酒水,借酒抒发情感。
  6. 旧曾送客斜阳:回忆送别时的斜阳,感叹时光流逝。
  7. 蝉声空曳别枝长:蝉鸣声在空中回荡,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8. 似曲不成商:音调无法成曲,表达情感的复杂。
  9. 御罗屏底翻歌扇:翻动屏风下的歌扇,回忆往昔的美好。
  10. 忆西湖临水开窗:怀念西湖边开窗的情景,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11. 和醉重寻幽梦:醉意中试图重寻梦境,体现对理想的渴望。
  12. 残衾已断熏香:被褥已断,香气散去,象征着失去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兰舟”与“波凉”对比,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拟人:蝉声似乎在空中回荡,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贯穿始终,展现了一种深情而又哀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象征着自由与旅行的心境。
  • 矮桥:代表着现实的阻碍,影响情感的流动。
  • 蝉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西湖: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寄托,文化内涵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压迫
    C. 失落
    答案:A

  2. “暮烟疏雨西园路”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渲染气氛? A. 比喻
    B. 拟人
    C. 反问
    答案:A

  3. “残衾已断熏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情感的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对月的思考与人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吴文英的《风入松·桂》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体现了对爱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吴文英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于内心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众多宋代词人的经典作品。
  • 《古典诗词赏析》:对古诗词的鉴赏和分析,适合深入学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山有孤树 纳凉 六言 刘龙洲墓 刘伶墓 练川道中次胡汲古韵 连云楼 李两山侍郎仲氏儒而医解后会稽索诗识别 哭德和伯氏六首 哭德和伯氏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禺禺 青蚨 悬针 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纨绔膏粱 披荆斩棘 包含螽的词语有哪些 柔远镇迩 耳刀旁的字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任随 文武兼资 包含瞻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矜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