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7:49
雪花未净侵阶滑。奈小小鸦头罗袜。
恼人三五月朦胧,数不定,风鬟十八。
歌阑才把觥筹撤。听去也一声愁杀。
尊前相对尚无言,又那得相思书札。
雪花尚未融化,侵湿了台阶,滑得很。
小小的乌鸦头戴着罗袜,真让人烦恼。
三月和五月的朦胧景象让人心烦意乱,
风吹起发鬟,真是难以计数。
歌声刚刚停下,酒杯已经撤去。
听着那一声叹息,愁绪满怀。
面对面却无话可说,
又如何能寄出相思的书信呢?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沈岸登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其作品多为抒情诗,展现出他对生活的哲思。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思念。在那个时代,诗歌不仅是文人交往的方式,也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步蟾宫 席上,和锡鬯韵》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用“雪花未净侵阶滑”引入,描绘了春天刚刚到来的景象,雪花尚未完全融化,给人带来了一种寒意,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接着,诗人以“奈小小鸦头罗袜”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烦恼,反映出一种心境的复杂。
三月和五月的“朦胧”意象,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也暗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风吹拂着发鬟,显露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脆弱,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性与细腻的情感。随着“歌阑才把觥筹撤”,聚会的结束使得诗人更加孤独,抒发出对朋友、对生活的思念与感伤。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中取得了和谐的统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友情与爱情的渴望与思念,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本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奈小小鸦头罗袜”中的“小小”有什么作用?
诗人对聚会结束的感受是什么?
与李白的《月夜思》相比,沈岸登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更为细腻,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沈岸登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烦恼与对爱情的渴望,情感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