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2:54
送真西山再镇温陵
父老香花夹路催,
朱幡那忍更徘徊。
弓张至此尤宜弛,
珠去安知不复回。
海上有艘堪致粟,
洛中无篚胜生财。
泉人毕竟修何福,
消得西山两度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乡亲们在路旁催促,带着香花的送行仪式,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让人不忍心再停留。弓箭已经拉开,但此时却最适合放松,失去的珠子又怎能知道是否会再回来呢?海上有船可以运粮,洛阳没有篚(竹筐)却能生财。泉水的人究竟修得什么福气,竟能两度到西山来。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真,原籍江西,后移居于福建。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征。
《送真西山再镇温陵》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社会动荡,诗人对友人的送别寓意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通过送别的场景,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透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波动。开头以“父老香花夹路催”描绘了乡亲们为友人送行的热闹场面,热情而又不舍。紧接着“朱幡那忍更徘徊”则传达出一种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诗中用“弓张至此尤宜弛”,巧妙地运用弓箭的比喻,表达了在紧张和期待中最终选择放松的心态。
接下来的“珠去安知不复回”则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可能是永别。诗人进一步反思,虽然海上有船能运粮,而洛阳却没有竹筐,暗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与困境。最后一句“泉人毕竟修何福,消得西山两度来”,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语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理想的珍视。诗人通过送别的场景,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朱幡”所象征的是什么?
A. 离别的惋惜
B. 喜庆的氛围
C. 伤感的情绪
“珠去安知不复回”中的“珠”是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友人
C. 诗人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海上有艘堪致粟”表达了什么样的经济观念?
A. 物质至上
B. 精神追求
C. 生活困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